警惕误诊漏诊
青少年痛风容易漏诊、误诊,原因有二:
其一,和既往“老痛风”有所不同,“老痛风”的首次发作特征性地累及第一跖趾关节,而这些年轻痛风患者初次发病时,往往以非典型的关节部位起病更加多见(即除第一跖趾关节以外的其他关节),也可累及多个关节,甚至早年便出现痛风石。因其发作的“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
其二,传统上认为,早年发病的原发性痛风患者往往体型肥胖——具有更高的体重指数和腰围水平。然而,事实上,临床上体型消瘦的青少年原发痛风患者比例并不低。因其体型的“不典型”,更容易误诊漏诊。
需排查继发性因素
青少年出现痛风,应先筛查有无继发性因素,要警惕先天酶缺陷、I型糖原累积病、肾囊肿和糖尿病综合症等先天性疾病,更需警惕肾脏疾病、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等继发性因素导致的痛风。此类痛风尿酸性肾结石多见,常出现在痛风性关节炎之前,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可频繁,间歇期短。肾功能损害严重,容易引起急性肾衰竭或感染。这类患者往往病情较重,预后不良,病死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
纠正饮食生活习惯是
第一要务
巧克力诱人,可不宜贪嘴
大量研究表明,青少年原发性痛风与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疾病的发生和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事实上,早年发病的痛风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往往较中老年发病的更高。尽管病程较短,但其血脂异常的合并率并不比老年患者要低。
而对在校学生而言,这类小患者喜欢吃零食、甜食,而家长往往对此有求必应。这些零食大多是高热量工业加工食物,热量的过度摄入和营养素的失衡,进一步诱发了体内脂代谢紊乱/脂肪酸比例失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碳酸软饮料(如雪碧、可乐、运动饮料等)在青少年、儿童的原发性痛风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因此,限制脂肪、高蛋白、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是必要的。除此之外,热量的摄入也应限制,如果能使得体重低于理想体重的10%~15%,可有效降低尿酸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用药上有什么需要
注意?
目前国际上尚缺乏儿童及青少年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指南,本建议是以现有的成人指南/说明书为基础所提出的。
1.降尿酸药物:
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未成年人降尿酸的药物包括:别嘌醇及拉布立酶(尿酸酶)。由于拉布立酶国内尚未上市,儿童及青少年高尿酸血症在饮食和运动无法控制,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时,首选推荐别嘌醇。
由于HLA-B*基因在中国(汉族)、韩国、泰国人中阳性率显著高于白种人,推荐在服用别嘌呤醇治疗前进行该基因筛查,如基因阳性,则不推荐使用。
因为询证医学依据的缺乏,目前非布司他、苯溴马隆(尿酸酶)、聚乙二醇重组尿酸酶注射液、Lesinurad在18岁以下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丙磺舒不推荐用于18岁以下患者。
2.碱化尿液药:
6岁以下儿童一般不用碳酸氢钠(小儿对腹部症状描述不清,药物相关的腹胀不易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腹胀相鉴别)。使用枸橼酸钾碱化尿液时,注意电解质平衡。
3.抗炎止痛药:
①秋水仙碱:常用于痛风、家族性地中海热的治疗,在18岁以下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②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在非选择性NSASIDs中,常用于18岁以下儿童的有布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按体重酌情遵嘱使用。但如有胃肠道反应,可选用选择性NSAIDs,如塞来昔布,按体重酌情遵嘱使用。依托考昔、罗非昔布、美洛昔康等选择性NSAIDs在18岁以下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
②糖皮质激素:
在初发的痛风治疗中,激素并非首选,是否需要使用,应遵循专科医生的指导。除曲安西龙外,绝大数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甲泼尼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均可用于儿童。需注意的是,长期使用激素会抑制儿童的的生长发育,如需长期使用,需十分谨慎。
来源:儿童风湿在线END
姚小燕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