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FDA批准了近0年来的第一个用于治疗高尿酸症的痛风药物——武田制药的非布索坦(febuxostat;ULORIC)。非布索坦通过降低患者血液中的尿酸水平改善来痛风患者的症状。此外,武田制药北美公司还是该产品在美国市场中的独立开发商与销售商。
根据武田公司的一项声明:该产品的结构与0年前开发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药物完全不同,它是一种全新的高效的非嘌呤类黄嘌呤氧化酶选择性抑制剂。黄嘌呤氧化酶则是促进尿酸生成的关键酶。
非布索坦可以降低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血液中的尿酸水平,在临床研究中已经证明了非布索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且在中、重度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也不需要进行剂量调整。该产品的服用剂量为每日一次,一次0毫克或者80毫克,但是该产品不推荐用于无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患者。
非布索坦的原研厂家为日本的另一家公司,日本帝人制药(TeijinPharma)。在帝人制药公司总裁最近的一份声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公司对该产品采取的全球战略。他说,在本品获得FDA的许可之前,Ipsen公司的产品也获得了欧盟的上市许可。Ipsen公司是帝人制药关于该产品在欧盟的许可公司,而武田北美制药是本品在美国的许可公司。所以公司在全球已经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战略意义。同时他还指出,在亚洲市场,帝人制药将采取自主开发或联合开发的形式。
据专家介绍,痛风是一组异质性疾病,是遗传性和(或)获得性引起的尿酸排泄减少和(或)嘌呤代谢障碍。临床特点:高尿酸血症,以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呈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尿酸性尿路结石。假性痛风常常与痛风混淆,因为其症状非常相似,假性痛风是由磷酸钙的代谢障碍引起,而不是尿酸代谢障碍引起。
根据美国国家关节肌肉骨骼疾病与皮肤病研究所(NIAMS)的研究数据表明,在美国有万20岁及其以上的人生平有患痛风的经历。通常0~50岁的男性患者较为常见,而绝经前的女性患者少见。经历过器官移植的患者也容易患痛风。NIAMS指出下列药物会增加患痛风的风险:
(1)利尿剂:呋塞米(furosemide)、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美托拉宗(metolazone) (2)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aspirin) (3)烟酸 ()环孢菌素(CyclosporineNeoral) (5)左旋多巴(Levodopa)。
Feburiku与之前上市的尿酸生成抑制药的区别:Feburiku的有效成分是非布索坦(Febuxostat),是尿酸生成抑制药。可以阻碍体内生成尿酸的酵素-------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oxidase)的活动。
之前上市的尿酸生成抑制药同样对黄嘌呤氧化酶进行阻碍,但是抑制的结构和用药后的代谢、排泄路径不同。活性代谢物主要是从尿液中排出,必须限制肾功能低下的患者用药。
非布索坦是在肝脏代谢之后,在尿液和粪便中排泄的,因此不会增加肾的负担。肾功能低下的患者也能方便服用。此外,每天服用一回就能降低尿酸值到治疗目标值。在国外长期临床试验中,能够把血中尿酸值减少或维持在治疗目标值,降低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并且使其在五年后消失。
痛风综合规范化治疗由六个方面组成
一、痛风的非药物治疗:管住嘴、迈开腿、控体重、多饮水
(一)管住嘴:体内20%的血尿酸来源于食物,控制饮食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尿酸和预防痛风急性发作的作用。
选用低嘌呤食物,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浓汤、肉汁、海鲜。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和豆制品所含的植物蛋白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尽量少吃)。
避免酒精饮料(特别要避免饮用啤酒)。
牛奶、鸡蛋、精肉等是优质蛋白,要适量补充。嘌呤易溶于水,肉类可煮沸后去汤食用,避免吃炖肉或卤肉。
注意:饮食控制必须兼顾到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热量的合理均衡,过度控制饮食有害健康。严格控制饮食只能降低70-90μmol/L血尿酸,不能只吃疏菜、水果,否则会因为饥饿、乳酸增加,痛风更容易发作。
(二)迈开腿:坚持适量运动,痛风患者比较适宜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
运动量要适中,控制心率为:-年龄(有氧运动最大适宜心率)。
运动要循序渐进,首次运动时间15分钟;保持2周增加到30分钟;再过2周增加到5分钟,可一直保持。因故暂停运动重新开始运动要重新计算运动时间。
每周运动5次以上即可。
(三)控体重:控制体重使体重达标可有效预防痛风的发生。超重或肥胖就应该减轻体重,减轻体重应循序渐进,否则容易导致酮症或痛风急性发作。
(四)多饮水:每日饮水量-ml,增加尿酸排泄。以水、碱性矿泉水、果汁等为好,不推荐浓茶、咖啡、碳酸饮料。
二、碱化尿液
碱化尿液可使尿酸结石溶解。尿液pH5.5时,尿酸呈过饱和状态,溶解的尿酸减少;pH6.5时,大部分尿酸以阴离子尿酸盐的形式存在,尿酸结石最容易溶解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因此,将尿pH维持在6.5左右最为适宜。
常用的碱化尿液药物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对胃刺激比较大,可间断性服用,不建议长期连续服用。
三、积极治疗与血尿酸升高相关的代谢性危险因素
年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关于痛风防治建议中强调,积极控制高血脂症、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和戒烟,是痛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避免应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
有些药物会导致血尿酸升高,应避免使用。常见会导致血尿酸升高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大于2g/d)、利尿剂、环孢素、他克莫司、尼古丁、酒精、左旋多巴、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
对于需服用利尿剂且合并高血尿酸症的患者,避免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同时碱化尿液、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ml以上。
对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选噻嗪类利尿剂以外的降压药物。科素亚(氯沙坦钾片)是目前经过验证的既能降压又能降低血尿酸的降压药,可作为优先考虑的降压药物。
五、使用合适的药物把血尿酸控制到目标值
(一)用药治疗原则
应满足以下其中1个条件:
高尿酸血症(血尿酸超过μmol/L)
痛风急性发作1次以上
痛风石形成
慢性持续性痛风关节炎
尿酸性肾石病,肾功能受损
发作时关节液中MSUM微结晶
(二)用药注意事项
用药应当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停药,积极治疗,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痛风发作期不能开始降尿酸治疗,应先给予消炎镇痛治疗直到缓解1-2周后再进行降尿酸治疗。
降尿酸治疗初期,可能因为血尿酸浓度迅速下降诱发痛风急性发作,此时无需停药,可加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秋水仙碱。一旦接受降尿酸治疗,建议不要停止。大部分患者达标治疗就可获益,难治性痛风患者在能耐受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血尿酸。
(三)血尿酸控制目标
血尿酸控制在血清饱和浓度之下,而不是达到正常值即可,血尿酸00μmol/L仅仅减慢了进展而不能逆转病情。
国外的资料,有效的降尿酸治疗可以缩小痛风石。痛风石下降速率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血尿酸越低,痛风石缩小速度越快。
尿酸理想目标值1:血尿酸μmol/L能有效防止痛风的发生及复发;
尿酸理想目标值2:血尿酸μmol/L可以减少和消失痛风石,可预防关节破坏及肾损害。
(四)降低血尿酸的常用药物
1、抑制尿酸生成药(推荐别嘌醇或非布索坦单药治疗)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O),阻止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谢为尿酸,从而减少了尿酸的生成。
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尿尿酸≥mg/2h),肾功能受损、泌尿系结石史、排尿酸药无效患者。
用法用量:
别嘌醇:口服,成人用量:初始剂量一次50mg,一日1~2次,每周可递增50~mg,至一日~mg,分2~3次服,每2周检测血和尿尿酸水平,如已达控制目标,则不再增量,如仍高可再递增。但一日最大量不得大于mg。
非布索坦:口服,起始剂量为0mg,每日一次。如果2周后,血尿酸水平仍不低于μmol/L,建议剂量增至80mg,每日一次。
2、促尿酸排泄药(推荐苯溴马隆)
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适合肾功能良好者,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时无效,尿尿酸大于mmol/d时不宜使用。
用药期间多饮水,尿量保持ml/d,并服用碳酸氢钠3~6g/d。
用法用量:
苯溴马隆:成人起始剂量50mg,每日一次,早餐后服用。1-3周后据血尿酸水平调整剂量为每天50-mg。肾功能不全时(Ccr60ml/min)推荐剂量为50mg,每日一次。
3、更多降低尿酸药物的详尽信息请添加咨询。
(五)血尿酸达标后的长期维持治疗
在血尿酸达标、痛风症状(体征)消失后,应继续坚持所有的治疗手段,以保证血尿酸长期维持在目标值范围。
在血尿酸达标后,可尝试减少药量,如血尿酸还在目标值范围内,可再次尝试减少药量,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最小维持剂量。
(六)新药资讯(非布索坦、尿酸酶、奥昔嘌醇)
非布索坦:新型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疗效优于别嘌呤醇,副作用小,国内仿制药已经进入期临床试验阶段,目前市面上流通的非布索坦都来源于非正规途径。
尿酸酶:能使尿酸迅速氧化变成尿囊酸,不再被肾小管吸收而排泄。对结节性痛风、尿结石及肾病功能衰竭所致高尿酸血症有良效。
奥昔嘌醇:别嘌醇的活性代谢物,适用于别嘌醇不耐受的患者,药物可经血液透析清除。
爱西特:新型广谱高分子吸附剂,能吸附肠道内肌酐、非蛋白氮及尿酸。(参见:左晓霞,罗卉,游运辉.爱西特治疗痛风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3,13(22):-.)
六、自我管理和定期复查
自我管理和定期复查是痛风规范治疗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自我管理
了解痛风的发病机理、过程和治疗方面的知识。了解自己的综合治疗方案、措施、目标和预后。预防、监测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和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放松心情,将心理调节纳入日常生活。
很多人得了痛风,就怨天尤人,消极悲观,认为一旦患病,就会终身痛苦。其实不然,早了解规范化治疗方案,坚持规范化治疗,就能避免高血尿酸带来的危害和并发症。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吃什么?吃多少?是病友们都面临的一个大难题。食物的品质、产地、成熟程度、水分含量等因素都会影响食物的嘌呤含量,有些食物还没有嘌呤含量测定的数据。病友的年龄、工作强度、身高、体重等各种不同因素决定了病友们的饮食结构不可能千篇一律。
低嘌呤饮食控制必须兼顾到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热量的合理均衡。怎么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既能满足到身体的营养需要,又能控制血尿酸达标,还能尽量减少维持药量呢?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跟大家分享:
①优先选择低嘌呤含量的食物。
②不吃动物内脏、啤酒、肉汁、浓汤等高嘌呤含量的食物。
③尽量少吃或不吃菌类、豆类、豆制品。
④嘌呤易溶于水,肉类先煮一下再食用。
⑤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食物数量,保证充足的营养。
⑥使用最小剂量药物控制使血尿酸达标。
⑦勤查血尿酸,通过检查结果反推饮食结构和用药是否合理,控制稳定后就有了适合自己的食谱。
(二)定期复查
在调整降尿酸药物过程中,每2-5周测定一次尿酸,尿酸测定是调整药物剂量的依据,也有利于判断患者对治疗药物的依从性。定期复查规定项目,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