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冬至大如年,饮食养生有讲究

冬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冬至日的白昼一年中最短,时至冬至,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此时至三九、四九,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人体阳气潜伏体内,处于体表阳气微、阴气盛的状态,抵抗寒邪的能力下降,是各种关节炎及颈肩腰腿痛的高发季节,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时期。

好吃的节气:汤圆还是饺子?

有句俗语这样说:“冬至吃汤圆,一年又团圆”,又说“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北有饺子南有汤圆,没有饮食忌口的朋友自然可以随意选择。不过对于痛风病友来说,吃饺子或者吃汤圆,都有那么些讲究。

先来说饺子。痛风病友吃饺子时,要看饺子是什么馅料。按照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很多肉馅是属于高嘌呤的食物,尤其是海鲜馅、牛肉馅、羊肉馅、菌菇馅这类都是嘌呤含量比较高的,所以不建议痛风病友吃这类饺子。素馅、猪肉馅可以吃,三鲜馅、韭菜馅要尽量少吃。煎饺或者是油炸饺,脂肪含量高,大量的脂肪摄入会导致尿酸的排泄受阻,因此建议痛风病友尽量不要选择油炸或煎炸饺子。

再来说汤圆。汤圆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和猪油,而高油脂食物会影响尿酸的排泄,过多摄取高油高脂的食物会增大痛风急性发作的风险。很多痛风病友血糖、血脂本来就偏高,食用汤圆更应该浅尝即止,不能大量食用,更不能当做正餐。

养生的节气:“三九贴”怎么贴?

三九贴是以“寒者热之”、“虚者补之”为理论依据,于"三九天"将配制好的中药碾磨成粉末,制成膏药,然后贴敷在特定治疗作用的穴位上,经几个小时后取下,给与阳气以养护,使之能够更好地抵御外邪侵袭,防治慢性关节炎的复发及加重。根据辨证相结合,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双侧命门、肾俞、膈俞等穴位。贴一年效果并不明显,往往要连续贴敷三年。

适应的病症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软组织风湿病、产后风湿病、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中医辨证属于肝肾亏虚的患者。

症见:关节疼痛,肿胀反复发作,关节怕风怕凉,冬季及受寒后症状明显或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进行穴位贴敷,以温经散寒、温补肺肾,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止咳平喘、调和脏腑,达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功效。同时还能够对三伏贴疗效起到巩固和加强的作用,达到夏养三伏、冬补三九的目的,属冬病冬防。

可去风湿病科或中医科进行看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困倦的节气:怎样祛乏能顺应冬藏之理?

冬季气温寒冷,天气阴沉。而一天的时光分布也是夜长昼短,人在黑暗中待得时间长了,与睡眠有关的体内激素水平就升高了。另一方面,人的阳气不正,也会使人精神状态萎靡。

首先,冬至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民间养生有“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的说法,冬至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因此,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黄帝内经》就提到:“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是指晚上9点钟上床入睡,早晨太阳出来了再起床。就是所谓天睡我睡,天醒我醒。冬至过后,适当早睡、晚起,不熬夜,也能有效缓解冬乏,保证白天的充沛精力。

取暖的节气:个人和居家如何保暖?

冬至时节要勤晒被褥。勤晒被褥有很多好处。首先,可避免潮湿;其次,被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在人体分泌的汗水及油脂中极易繁殖。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强烈的杀菌消毒作用,可杀死各种细菌和微生物。再次,经日光曝晒后的被褥更加蓬松、柔软。睡衣不宜穿化纤制品,其面料以自然织物为佳,如透气吸潮性能良好的棉布、针织布,柔软的丝质料子。

关节炎、风湿病患者,可在贴近肩胛、膝盖等关节部位用棉层或皮毛加厚。患有气管炎、哮喘、胃溃疡的人,最好再增加一件厚背心,有利于保护心、胃和肺部,不致受寒。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抵御寒冷的能力较差,而脚掌与上呼吸道黏膜又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旦足部着了凉,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毛细血管的收缩,导致抵抗疾病能力下降,潜伏在鼻咽部的病菌、病毒乘虚而入,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妇女痛经等症状。足部的保暖方法很多,除了穿着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平时还要注意多活动脚步,如竞走、散步等运动,八段锦、太极拳也是活动全身的好选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bans.com/tfyy/95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