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VS西医,治痛风哪家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改变,我国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并呈年轻化趋势。HUA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

而很多患者有疑惑,痛风到底该怎么治呢?我是去西医挂号检查吃西药,还是看中医喝中药呢?都说西医见效快,中医安全没有副作用,到底该怎么选呢?中药能去根么?我们先来看看中西医分别是怎么理解痛风的!

这么看来中医和西医对痛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还是具有一致性的。而相对于安全性来说很多治痛风的西药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下面介绍几种常用药:

西药治痛风

1.秋水仙碱

机制:通过阻止中性粒细胞的活化、脱粒、迁移。

药物副作用:常见腹泻、骨髓抑制、肝细胞损害、过敏等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患者需监测使用。

2.非甾体抗炎药(NSAID)

机制:抑制环氧化酶活性,阻断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的转化。

药物副作用:可见胃肠道不适,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心血管高危人群应慎用;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注意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的定期监测。

3.糖皮质激素

机制:通过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治疗急性痛风有明显的疗效,用于不能耐受NSAIDs、秋水仙碱或CKD者。

药物副作用:常见胃肠道不适、体重增加、白细胞增多、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二、抑制尿酸生成

1.别嘌醇

机制: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生成,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痛风反复发作或慢性痛风者等。

药物副作用:常见胃肠道不适、皮疹、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此外本药可导致剥脱性皮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重症多形性红斑、超敏反应,严重可导致死亡。

2.非布司他

机制: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降低血清尿酸水平,用于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选择性、治疗主要及安全性高于别嘌醇。

药物副作用:可见皮疹、关节疼痛、头痛、腹泻、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轻、中度肝肾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使用初期因血尿酸水平改变可能引起痛风发作。

三、促进尿酸排泄

1.苯溴马隆机制:

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降低血中尿酸浓度,用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非发作期痛风性关节炎。

药物副作用:CFDA曾报道有肝损害风险,避免同其他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同时使用,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并注意肝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2.丙磺舒

机制:通过抑制尿酸盐在肾小管的主动重吸收,增加尿酸盐的排泄,用于高尿酸血症伴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及痛风石者。

药物副作用:可见恶心、呕吐、腹部不适、食欲减退、胃溃疡、皮疹、过敏等不良反应。

中药治痛风

中医治痛风“治病求本”本就是病根,从“养肝调脾固肾”入手,恢复肝、脾、肾的功能,改善患者不正常的体质,使之不易被浊毒所侵袭,深入祛除痛风久治不愈的病根,真正从根本治疗痛风。有临床研究证实,中药治疗痛风:安全、有效!我们大家谈到中医,一个是除根,一个是副作用小。在痛风治疗这一块,也充分的表现在这两方面,因为它是一个代谢性疾病。中医在治疗痛风的时候,还有个非常重要的优势就是外治法,也就是我们侯氏疗法中的体质疗法。我们可以通过局部的外敷,用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打通经络。而且能够通过透皮,一些外治法改善局部的尿酸石,对软骨组织的损害,所以在中医这一块从副作用治疗来讲,都有它的优势。

其实找准病根,中药有时候治疗痛风往往比西药更加对症,这也是为什么有的患者吃了好几年的西药也没有什么效果,吃了中药之后反而见效很明显,下面这位张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张先生今年54岁,痛风已经有14年之久,一直服用西药治疗,可是一直反复发作,发作时尿酸高达多,脚部关节红肿疼痛,长期吃西药导致张先生药物过敏,再加上一直反复疼痛,所以张先生联系到我院,经专家远程会诊之后,制定了专门针对张先生的方子,服药几天后,反馈很不错,痛风没有再发作过,脚也不疼了。张先生开始还很惊讶,为什么中药效果这么好,几天就不疼了呢!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体质改善了,身体对尿酸的代谢功能也加强了,所以对症治疗之后会比西药来的彻底!如果您也是痛风患者,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的话,可以尝试换一种治疗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侯氏疗法一人一方,专业治疗痛风,调节体质不易复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bans.com/tfyy/8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