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资讯,等你来看!
本期提要使用别嘌醇,痛风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增加了?!
绝经后腰痛,可能是缺维生素D?
莫担心,秋水仙碱很少发生严重不良事件?!01.使用别嘌醇,痛风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增加了?!
当前,别嘌呤醇的应用对痛风患者死亡率的影响尚不确定。一项新的荟萃分析发现既往研究中存在一些矛盾的结果:四项研究分别评估了接受别嘌呤醇治疗的痛风患者的全因或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其中两项研究发现了别嘌醇有“保护”作用,一项研究显示无显著关联,另一项研究则认为别嘌醇剂量递增的患者并不能获益。既往在一项针对近名患有高尿酸血症(血尿酸高于7mg/dL)的退伍军人的研究中,无论是否诊断出痛风,用别嘌醇治疗可使死亡风险降低25%,然而仍无法判断在确诊痛风的患者中死亡率是否降低。发表在《关节炎护理与研究》(ArthritisCare&Research)上的在线研究,分析四项研究的全因死亡率汇总数据表明,痛风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与别嘌呤醇的使用无显著关联(HR=0.%CI0.60-1.05)。别嘌醇主要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生成过多者,伴有肾功能不全的高尿酸血症、痛风反复发作或慢性痛风、痛风石、尿酸性肾结石和/或尿酸性肾病,国内外许多指南都将别嘌醇列为降尿酸的一线药物。除了降低尿酸水平和治疗痛风,别嘌呤醇还可以降低肾病风险,改善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该研究结果显示,痛风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与别嘌呤醇使用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但是由于纳入研究的数量过少,需进一步探索。02.绝经后腰痛,可能是缺维生素D?近日,来自中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某些绝经后妇女的背痛原因,其实是维生素D的缺乏。
这项回顾性分析,纳入名因医院接受脊柱外科手术的绝经妇女数据。结果发现,患有严重维生素D缺乏症(血清维生素D低于10ng/mL)的绝经后妇女的平均骨矿物质值较低,并且腰痛评分较高。研究者指出:以下这些因素容易使绝经期后女性遭受中重度下腰痛,其中维生素D缺乏最为严重(P=0.)。吸烟骨质疏松缺乏维生素D补充剂中度维生素D(10-30ng/mL)更高的BMI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症还与下背部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较高有关,特别是L4/L5,L5/S1和L1/S1椎骨。此外,维生素D严重缺乏者在上腰椎间盘退变的程度也更高,但目前没有统计学意义。“这项研究表明,极低的维生素D水平与中重度下腰痛和更大的严重腰椎间盘退变几率有关,这可能是由于维生素D对神经、肌肉疼痛的敏感性,以及增强肌肉的作用。”北美更年期学会医学主任StephanieFaubion博士说道。“虽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需要补充维生素D,但这说明了避免维生素D严重缺乏的重要性。”该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量小,且仅涉及中国女性;而且评估补充维生素D在预防、治疗椎间盘退变和减轻背痛方面的作用,需进一步探索。03.秋水仙碱最常见不良事件只是腹泻和其他胃肠道问题?《关节炎研究与治疗》(ArthritisResearch&Therapy)在线报道,一项荟萃分析发现,与秋水仙碱治疗相关的最常见不良事件是腹泻和其他胃肠道问题,与安慰剂相比,其毒性更严重。秋水仙碱是从百合科秋水仙的球茎和种子中提取的酚酮类生物碱,为高效抗痛风药,临床应用已有多年历史。
秋水仙碱常用于痛风、肝硬化、心包炎和罕见疾病:如家族性地中海热和白塞病,但由于其广泛的历史用途,目前尚未建立严格的许可要求,并且安全性数据有限。对于患有某些合并症(例如肝肾疾病)的患者,该药物的安全性仍然令人担忧。
因此,为了系统地检查秋水仙碱的安全性,评估包括不良事件数据在内的随机双盲研究,该分析纳入35项使用秋水仙碱和安慰剂(n=30)或其他药物(环孢菌素和泼尼松龙等;n=5)的研究,这些研究中,秋水仙碱最常用于治疗痛风、肝硬化和心包炎。总共有名参与者,随机分配名参与者接受秋水仙碱,安慰剂名;参与者的平均年龄在27-69岁之间,四分之三是男性。
据报道,秋水仙碱组中有17.9%出现腹泻,对照组中则为13.1%;
秋水仙碱组中有1.9%出现不良肝脏事件,而对照组则为1.1%;
秋水仙碱组中有4.2%报道了肌肉事件(肌痛和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而对照组中有3.3%;
0.6%的秋水仙碱使用者和0.4%的对照组血液学事件(贫血和白细胞减少症);
1.1%的秋水仙碱使用者和1.5%的对照组人群报告了其他事件(感觉异常);
0.4%的秋水仙碱使用者和2.1%的对照组人群报告了感染事件(尿路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带状疱疹);
此外,无神经病变事件和死亡事件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秋水仙碱有效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相近。另一项综述性研究中指出,秋水仙碱摄入低于0.5mg/kg不足以致命且更易出现较轻微的毒性反应;摄入0.5-0.8mg/kg更易出现严重毒性反应(如骨髓抑制);摄入超过0.8mg/kg则致命。研究者指出指出,与对照组相比,秋水仙碱会增加腹泻和胃肠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不会增加肝脏,感觉,肌肉,感染性或血液学不良事件或死亡的发生率。此外,该分析的局限性在于无法估计在有限的临床试验期间内,罕见事件的风险。参考文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