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痛风,自然就会想到高尿酸,高尿酸不仅仅是引起痛风,它还会大大提高发生多种代谢相关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对于高尿酸,我们要学会正确看待并用药。下面,我们就带大家来看看。
1.什么是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指正常嘌呤饮食状况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μmol/L,女性>μmol/L。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人体内约80%尿酸为内源性嘌呤代谢,约20%来源于富含嘌呤的食物。高尿酸血症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1)尿酸生成过多,如高嘌呤饮食、饮酒等。
(2)尿酸排出减少,如慢性肾脏病、代谢综合征等,其中排泄障碍为主。
(3)混合型,尿酸生成过多合并排出减少。
2.高尿酸血症一定会发展为痛风吗?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组织,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血尿酸水平升高不一定会得痛风,但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尿酸盐结晶沉积是高尿酸血症的结果。痛风发病有明显的异质性,除高尿酸血症外可表现为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尿路结石。
3.什么情况需要降尿酸治疗?无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尿酸μmol/L时,一般应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开始降尿酸治疗;
有痛风、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男性μmol/L,女性μmol/L,一般应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开始降尿酸治疗。
4.影响尿酸水平药物有哪些?促尿酸升高:NSAIDs、氢氯噻嗪、胰岛素、环孢素、巯嘌呤、青霉素、莫西沙星、维生素C、维生素B1、环磷酰胺、奥沙利铂等。
促尿酸排泄:氯沙坦、非诺贝特、降钙素、利血平、雌激素、糖皮质激素等。
5.何时开始药物治疗?无痛风患者非药物治疗3个月后血尿酸≥μmol/L、痛风者血尿酸≥(严重者≥)μmol/L,应给予将尿酸药物治疗。
6.常用治疗药物有哪些?降尿酸治疗前先明确尿酸升高的类型(尿酸生成过多型、尿酸排出减少、混合型),根据24小时尿尿酸、血尿酸水平判断选择药物。
(1)痛风急性期治疗
秋水仙碱:阻止中性粒细胞的活化、脱粒、迁移,常见腹泻、骨髓抑制、肝细胞损害、过敏等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非甾体抗炎药:抑制环氧化酶活性,阻断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的转化,常见胃肠道不适,可首选选择性COX2抑制剂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糖皮质激素:减轻和防止炎症的反应,常见胃肠道不适、体重增加、白细胞增多、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痛风急性发作期,应及早、足量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主要通常用于不能耐受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以及肾功能不全的人群。一般急性症状缓解2周后开始降尿酸治疗,也可在急性期抗炎治疗的基础上立即开始降尿酸治疗,维持血尿酸在目标范围内。为避免血尿酸波动,已服用降尿酸药物者急性发作时不需停用。
(2)抑制尿酸生成
别嘌醇: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生成。
该药成人使用片剂的初始剂量一般一次50mg,一日1~2次,一周可递增50~mg,至一日~mg,分2~3次服。最大日剂量为mg。缓释片或缓释胶囊一次mg,一日1次,应根据病情和生化检查结果(如血液和尿液的尿酸水平)酌情调整剂量。
儿童酌情调整,国内资料指出妊娠期妇女禁用本药,FDA分级C级。哺乳期妇女禁用。
常见胃肠道不适、皮疹、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与所用剂量相关,一般从小剂量起始。
非布司他: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降低血清尿酸水平。
成人初始剂量一般为一次40mg,一日1次。
18岁以下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FDA分级C级。
常见皮疹、关节疼痛、头痛、腹泻、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ALT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应暂停用药;不推荐用于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3)促进尿酸排泄
苯溴马隆: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降低血中尿酸浓度,为首选药物。
成人一般一次50mg,一日1次,早餐后服用,1周后检查血尿酸浓度;亦可于治疗初期一日mg,早餐后服用,待血尿酸降至正常范围内改为一日50mg。
18岁以下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妊娠哺乳期妇女禁用。
该药可见胃肠道不适、皮疹、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肾小球滤过率<20ml/(min·1.)、严重肾结石禁用。
丙磺舒:通过抑制尿酸盐在肾小管的主动重吸收,增加尿酸盐的排泄。
成人一般一次0.25g,一日2次,1周后可增至一次0.5g,一日2次。儿童根据体重调整用药。本药可透过胎盘,国内资料指出妊娠期妇女禁用。哺乳期妇女禁用。
该药可见腹泻、皮疹、过敏、溶血性贫血等不良反应;用药时需大量饮水,并碱化尿液,防止尿酸盐在泌尿道沉积形成尿结石。
(4)辅助药物
氯沙坦:辅助降低尿酸水平,可见血钾升高、低血压,主要用于高血压患者伴血尿酸增高者。
非诺贝特:辅助降低尿酸水平,可见胃肠不适、转氨酶升高、皮疹等,主要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伴高尿酸血症者。
碳酸氢钠:用于碱化尿液,使尿pH值维持在6.2~6.9,利于尿酸排泄。
7.治疗疗程如何确定?开始降尿酸或调整用药期间,一般每2~5周测定一次血尿酸,血尿酸达标后至少每6个月测定一次。
尿酸长期控制在目标值,降尿酸药物使用剂量已很小,且血压、血糖、血脂和体重指数等指标都达标,可考虑停药。
8.如何通过生活方式干预?1、少吃红肉
很多痛风患者都有吃大量红肉(如猪肉、牛肉、羊肉等)的习惯。这些人也通常有明显的肥胖状态。
痛风急性发作期不应食用肉类,缓解期或高尿酸血症状态时,每天平均的红肉类摄取量应当控制在50克以内为好。动物内脏最好不吃。
2、少吃海鲜
长期吃大量海鲜,也被全球医学界认为是痛风的风险因素之一。由于海鲜食物热量相对较低,部分患者身体可能并不明显肥胖,但尿酸水平较高。
3、少吃脂类
脂肪本身会阻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而且脂肪高的膳食还会导致肥胖和代谢紊乱。对体脂过高、腰腹肥胖的患者来说,减肥本身就有利于代谢紊乱状态的改善。
4、多吃杂粮薯类
不吃精白米和油脂的主食组合,适度增加杂粮薯类比例,减轻肥胖和胰岛素代谢抵抗状态。
5、多吃新鲜蔬果
特别是增加一些低糖蔬菜水果的摄入。在各类蔬菜中,冬瓜、黄瓜、番茄、莴笋之类富含水分,热量很低,又有利尿作用的食物都无需限量。
6、多喝低脂奶类
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较高的低脂乳制品摄入量有利于预防痛风。虽然并未发现蛋白质的总摄入量与痛风患病风险和血清尿酸水平之间有显著的关系,但牛奶蛋白质的摄入量,则分别与痛风的患病风险及血清尿酸水平,都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
7、严格戒酒、不喝甜饮料、多喝水
在避免高嘌呤含量食物、酒类和甜饮料的同时,只有通过合理营养和减肥降脂来改善患者的整体代谢功能,才能真正把身体调整好。
身体的综合代谢水平改善了,尿酸的问题也会逐渐得到改善。对于尚未发展为痛风的患者来说,控制体重,改善代谢紊乱问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疾病发展到痛风状态,预防因此造成的各种严重后果。
——孝道大使专区活动——
只要参与人人有奖永不落空
每周现金/积分奖不停!
店讯通∣药店圈移动服务第一平台长按识别白癜风治疗小偏方白癜风早期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