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痛,经历过才懂,一个小方子,解

去年门诊上,来了一个痛风患者,很年轻,只有28岁。他已经出现关节红肿,疼痛,严重的时候,不能下床走路。

一开始是体检发现尿酸高,没有当回事。后来越发严重,一直尝试治疗,效果不佳。辗转多地,经过朋友介绍,来到我这里。

详细询问症状,四肢红肿,胃口不好,晚上睡觉不安稳,总是半夜起床,多小便,灼热。舌质红,苔薄白

开一张老的小方:白芍药、甘草、黄芪、山慈菇、杜仲、鸡血藤

不要小看方子小。结果用了15剂,疼痛感减轻,略微调整方子继续用,再15付,肿胀消除,后面再巩固一段时间,症状不见了。

其实,门诊上看过很多痛风患者,不少患者都反映说是用过很多方法,效果不好。我想说的是,治不好,可能是心不正,你可以体会。

痛风到底怎么回事?

按照西医的说法,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生成增多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中医称为“痹症”。

这个患者的情况,其实是湿热互结,气血凝滞所致。

邪热湿浊久瘀在经脉,窜入营分,同时阴血不足,所以会在阴盛阳衰之夜间加重疼痛。同时湿热困遏脾胃,运化失司,所以胃口不好。

肾阴不足,失于固摄,则小便多。脉沉数亦为阴血不足、湿热互结之象。

因此治疗必须是,缓急止痛、益肾养阴。

白芍药、甘草擅长调和肝脾、缓急止痛。适合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的诸症。

黄芪益气补中,扶助正气,使邪祛而不伤正。山慈菇均可清热养阴,化浊解毒。杜仲补肝肾、强筋骨。鸡血藤活血养血,舒筋除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bans.com/tfss/15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