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高蛋白高营养的饮食模式导致许多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痛风便是其中之一。痛风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的嘌吟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疾病[1]。其起病急骤,疼痛剧烈,多伴红肿,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部分患者后期可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形成,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2]。
《孙子·谋攻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治疗及预防痛风也是如此,痛风与个体的先天遗传及后台饮食密切相关,因此,预防及治疗痛风,不仅仅要了解痛风,还要了解自身状况(或病患状况)。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及运动计划,才能远离痛风。
痛风的病因
痛风是一种先天遗传代谢缺陷性疾病,多因后天饮食中大量摄入富含嘌呤食物而诱发,它的发生与多食高蛋白食物,营养过剩以及长期饮酒有关[1]。先天遗传及后天饮食是造成痛风的两个主要因素,若无遗传痛风体质,则不容易因饮食过度而引起痛风,但若有尿酸过高体质,则可通过饮食控制来减少或预防痛风的发病。痛风的起因是尿酸过多,尿酸则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3]。
痛风的分类
痛风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
原发性痛风占绝大多数(90%以上)。属先天性代谢缺陷疾病,多具有家族性,男性多见,女性较少见,仅在绝经期后偶有发生。临床一般所说的痛风多指原发性痛风,常伴有血脂代谢异常,肥胖、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等。
继发性痛风主要由肾脏病、血液病及药物、高嘌呤食物等多种原因引起,约占痛风病的10%。
影响痛风发生的相关因素
①年龄:原发性痛风以中年人为最多见,40~50岁是发病的高峰,继发性痛风的发病年龄多在中老年,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②性别:男女之比为20∶1,女性发病多在绝经期后。雌激素本身就有抑制关节炎发作的作用,故女性在经前很少发生痛风。绝经期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发生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机会相应增加。男性痛风发病率高的原因除男性的血尿酸高于女性,大约平均增高19%以上。其原因还包括:男性体内有较高的雄激素水平,雄激素可提高溶酶体磷脂膜对尿酸盐结晶的易感性,从而容易引起细胞反应,引发炎症;男性喜饮酒,酒精可抑制尿酸在肾小管的分泌,减少尿酸的排泄;男性喜食富含嘌呤、蛋白质的食物,使体内尿酸生成增加。
③饮食:高嘌呤饮食是具有痛风素质者发病的促进因素。
④地区分布:西方国家痛风患病率高于东方,可能与西方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有关;沿海、发达地区痛风患病率高于发展内陆地区,其原因主要是沿海居民海产品摄入量明显高于内陆地区;
⑤遗传:大多数研究认为痛风患者有家族病史,且年龄越小发病有家族史的比例越高。
⑥肥胖:有研究表明,青年时期体质量增加越多,痛风发生的危险性越大,饮食条件优越者易患此病。
⑦高脂血症:75%~84%的痛风患者有高三酰甘油血症,个别有高胆固醇血症。痛风患者为了减轻病情,应减轻体质量,达到生理体质量标准,适当控制饮食,降低高脂血症。
⑧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有0.1%~0.9%伴有痛风,伴高尿酸血症者却占2%~50%。
⑨高血压:痛风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2%~20%,25%~50%的痛风患者伴有高血压。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增高者约占58%。
⑩动脉硬化: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本身就与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饮酒:饮酒使痛风发生的危险性增加。长期大量饮酒对痛风患者不利有三:可导致血尿酸增高和血乳酸增高,从而可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可刺激嘌呤增加;饮食时常进食较多高蛋白、高脂肪、高嘌呤食物,经消化吸收后血中嘌呤成分也增加,经过体内代谢,导致血尿酸水平增高可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痛风的发病分期
通常分为4期:高尿酸血症期、急性期、间歇期和慢性期
高尿酸血症期:无临床症状,仅血尿酸增高。约1/3患者以后有关节症状,但其中也只有10%的患者经过许多年以后,才出现第1次痛风关节炎发作,从此进入第2个时期。起病初期可仅有血尿酸持续性或波动性增高,随年龄增长症状出现率逐渐增高。血尿酸浓度愈高,时间愈长,痛风发病率也就越高。
急性期(痛风早期):又称急性关节炎期,其临床特征:发作期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的剧烈的红肿热痛,关节活动受限,患处对温度、触摸、震动极为敏感,但通常在数日内至1周左右戏剧性地恢复正常。关节炎消退,活动完全恢复,局部皮肤由红肿转为棕红色而逐渐完全消退。少数患者此时受累关节局部皮肤可出现脱屑和瘙痒,为本病特有的症状,具有特征性意义。
足拇趾是痛风病的最好发部位,大约90%的患者都有此部位的发作史。最初通常一次发作只侵犯一个关节(90%)。
间歇期(痛风中期):间歇期可完全无症状,可为数月或数年,随病情反复发作间歇期变短、病期延长、病变关节增多,逐渐转成慢性关节炎。从第1次痛风发作,到尚未出现痛风石的不痛期,称为痛风间歇期。间歇期偶尔会有急性关节炎的发作。
慢性期(痛风晚期):又称慢性关节炎期,由急性发病至转为慢性关节炎期
大约在10年左右,关节出现僵硬畸形、活动受限。30%左右患者可见痛风石和发生肾脏合并症以及输尿管结石等。晚期有高血压、肾脑动脉硬化、心肌梗死。少数患者死于肾功能衰竭和心血管意外。
参考文献:
[1]关宝生,白雪,王艳秋,尹相林,李若男,周宪君,徐辉,杜文彦,邱洪斌.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生活习惯的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02:-.
[2]姜贵云,杨晓莲.痛风病的诊断评估与临床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8:-.
[3]LukAJ,SimkinPA.Epidemiologyofhyperuricemiaandgout.AmJManagCareT11(15Suppl):S-42.
运动健康网(重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