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总结高尿酸的治疗药物,避免痛风尿毒

为了祖国的未来,快来   别看肾脏小,貌似只有拳头那么大,但是却有着非常强大的功能,在医学界一直被视为人体的维稳中心。

如今你要是还把“三高”挂在嘴边,就会被很多人笑话了!在三高的基础上,已经新添了一高——高尿酸,原来的“三高”也就变成了“四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

临床上高尿酸是引起通风的罪魁祸首,很多医学家也把目光聚焦在打败痛风、降低尿酸的药物研究领域。那么目前此领域哪些传统药物仍在发挥余热?又有哪些新型药物问世呢?

传统的治疗高尿酸的药物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促尿酸排泄药物

1、丙磺舒

丙磺舒主要是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伴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石,但是在用药前需机体的肾小球滤过率大于50-60ml/min;不能有泌尿系结石或相关病史;尿液酸碱度要求不能为酸性尿;不能使用水杨酸类药物。

此药不良反应较多,临床限制也多,现在的适用范围越来越窄了。

2、苯溴马隆

苯溴马隆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及痛风结节肿等,相比于丙磺舒,苯溴马隆不良反应较轻,出现胃部不适、皮肤过敏的情况少。

第二类:抑制内源性尿酸生成药物

1、别嘌醇

别嘌呤药物目前已临床使用40多年,主要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痛风石、尿酸性肾结石和尿酸性肾病,治疗效果明显,费用较低。

别嘌呤的口服吸收率在80%以上,但是肝肾功能存在异常的患者,要注意调整用药量。

2、非布司他

非布司他临床应用的时间较短,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还有就是用于对别嘌呤醇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耐受时的替代治疗方案。

别嘌呤的吸收率在50%左右,一般只有当肝肾功能明显受损时才需调整用量。

目前有关痛风的药物研究并没有停止脚步,那么又有哪些痛风新药问世呢?

1、白介素IL-1β抑制药

白介素IL-1β抑制药是通过白介素的作用,抑制痛风炎症的发生,进而缓解疼痛。此药物安全性仍待考究,且价格偏高。

2、尿酸氧化酶

尿酸氧化酶药物可有效溶解尿酸,进而加快降低尿酸的进程。比如普瑞凯希药物。

3、Duzallo

年8月FDA批准了首款痛风复方药物——Duzallo,可实现促进尿酸排泄、抑制尿酸合成的综合药物功效。此药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目前国内暂未批准上市。

高尿酸,万不可轻视!它的背后往往潜伏着一个“魔鬼”,不是痛风就是尿毒症!

想了解更多肾脏健康知识,可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北京白癜风十佳医院
复方氨肽口服液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bans.com/tfzl/6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