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尿酸的4种常用药应用及注意事项

针对痛风的不同临床阶段,抗痛风药物可分为控制急性关节炎症状和抗高尿酸血症两大类药物。

其中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症状的药物主要有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而抗高尿酸血症类药物主要有别嘌醇、非布司他等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和苯溴马隆、丙磺舒等促进尿酸排出的药物两大类。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的就是这两大类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

1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

别嘌呤醇

主要适用于慢性原发性或继发性痛风的治疗,控制急性痛风发作时需要同时服用秋水仙碱或其他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尤其是在治疗开始的几个月内。

还可以用于伴有或不伴有痛风症状的尿酸性肾病、反复发作性尿酸结石患者、预防白血病、淋巴瘤或其他肿瘤在化疗或放疗后继发的组织内尿酸盐沉积、肾结石等治疗。

使用剂量通常建议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并逐渐增加使用剂量:初始剂量每次50mg,每日2-3次。

小剂量使用可以减少早期治疗开始时的灼烧感,也可以规避严重的别嘌呤醇相关的超敏反应,2-3周后增加使用剂量至-mg,分2-3次服用;而对于严重痛风患者每日使用剂量可用至mg。

维持剂量建议每次-mg,每日2-3次服用。相对于正常成年患者,对于肾功能下降的患者使用剂量需要格外注意,对于Ccr60ml/min,别嘌呤醇应减量使用,使用剂量建议在50-mg/d,对于Ccr15ml/min应禁用。

对于别嘌呤醇来说,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使用剂量有关,因此当使用最小剂量能够使血尿酸达标时,不建议继续增加使用剂量。

非布司他

主要适用于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不推荐用于无临床症状的高尿酸血症。通常起始剂量为40mg,每日1次,如果使用2周后血尿酸水平仍不低于6mg/dl,建议剂量增加至80mg,每日1次。

对于肾功能不全Ccr30-89ml/min的患者无需调整使用剂量。在服用非布司他初期,经常出现痛风发作频繁增加的情况,这是因为血尿酸浓度降低,导致组织中沉积的尿酸盐动员。

为预防治疗初期的痛风发作,建议同时服用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另外在使用非布司他期间如果出现痛风发作,通常无需中止非布司他治疗。但是对于正在接受硫唑嘌呤、巯嘌呤治疗的患者应严格禁用。

2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丙磺舒

主要适用于高尿酸血症伴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及痛风石患者。

使用剂量通常为一次0.25g,每日2次,一周后可增加至一次0.5g,每日2次,原则上以最小有效剂量进行维持治疗,但是也可以根据临床表现以及血和尿尿酸水平调整药物使用剂量。

服用此药物时应保持摄入足量水分,每天ml左右即可,以便防止形成肾结石。

必要时可以同时服用碱化尿液的药物,在使用期间应该定期检测血和尿PH值、肝肾功能及血尿酸和尿尿酸水平等指标。

苯溴马隆

主要适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的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及痛风结节肿等。

长期使用对肾脏没有显著影响,可用于Ccr20ml/min的肾功能不全患者,对于Ccr60ml/min的患者也无需减量使用,每日50-mg即可,但是Ccr20ml/min的患者应禁用。

成年患者使用剂量一般为一次50mg,每日1次,早餐后服用,用药1-3周检查血尿酸浓度,在后续治疗中成人患者以及14岁以上患者使用剂量应为每日50-mg。

一般服用苯溴马隆6-8d后血尿酸会明显下降,降血尿酸强度及达标率强于别嘌呤醇,坚持服用可维持体内血尿酸水平达到目标值,长期治疗可以有效溶解痛风石。

在使用苯溴马隆治疗期间需大量饮水以增加尿量,治疗期间饮水量不得少于-0ml,以促进尿酸排泄,避免排泄尿酸过多而在泌尿系统形成结石。

在开始用药的前2周酌情给予碳酸氢钠或枸橼酸合剂,使患者尿液PH值控制在6.2-6.9之间,并定期检测尿液的酸碱度。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要注意多饮水和使用碱化尿液的药物,此外在使用此类药物之前要测定尿尿酸的排出量。如果患者的24小时尿尿酸的排出量已经增加至3.54mmol或有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应禁用此类药物,而有溃疡性疾病或者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来源:蚂蚁医学圈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03

2、傅宏义.《新编药物大全(第4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07

贵阳四医骨内科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早期白癜风能根治吗
北京最权威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bans.com/tfyy/65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