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的嘌呤通过增加血尿酸的负荷从而导致尿酸盐晶体形成促进痛风发作,如内脏、海鲜、啤酒。某些食物通过竞争尿酸从肾脏排泄,从而导致血清尿酸浓度增加,如酒类。某些食物可促进胰岛素抵抗的发生,间接减少尿酸的排泄,如水果中的果糖。
痛风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调整生活方式为痛风非药物治疗的重要部分,饮食控制为核心,减少饮酒,尤其是啤酒,同时肥胖者需减轻体重。
饮食控制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急性发作,促进及保持理想的健康状态,预防及恰当管理痛风患者的并发症。既往强调痛风患者低嘌呤饮食,但新近的研究发现严格的低嘌呤饮食降尿酸效果有限,且实际操作可行性小,患者难以严格遵守。
对痛风而言,传统的危险因素包括内脏、红肉、海鲜、啤酒、烈酒及利尿剂,新发现的危险因素包括富含果糖或甜味的软饮料、果汁、富含糖分的水果,潜在的保护因素包括奶制品、豆制品、蔬菜、维生素C,中性因素包括总蛋白质的摄入,富含嘌呤的蔬菜。
内脏是嘌呤含量最丰富的一类食物,大量进食可导致血尿酸增高,是痛风急性发作常见的诱因。
含糖软饮料可显著增加血尿酸,且较烈酒更明显,与啤酒相当,但不含糖饮料与血尿酸水平无相关关系。
大多数水果属碱性,且水果内含有大量的钾元素及维生素C,由此看来水果应当是痛风的保护因素。但富含果糖的水果可增加痛风的发病率,年Choi等发表了一项纳入名健康人,经过长达12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提示,含果糖丰富的水果与痛风发病率的增加呈正相关。
酒精是痛风重要的饮食危险因素,痛风的发病风险与酒精的摄入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啤酒与痛风发病的相关性最强,烈酒也可增加痛风的发病风险。适量饮用红酒并不增加痛风的发病率。低至中度的饮酒对心血管疾病是一保护因素,尤其是在痛风最常见的发病人群中年男性作用最为显著。
年ACR痛风指南认为所有痛风患者均应限制酒精的摄入,避免过度饮酒,痛风患者在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尤其是药物未完全控制的痛风和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患者应避免酒精摄入。
红肉指猪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红肉可增加痛风发病率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火锅嘌呤含量非常丰富,痛风患者应忌食。
海鲜嘌呤含量高,可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远期发展为痛风的风险增加。但嘌呤含量较低的海鲜,痛风病人可以适当进食。
以往认为豆类食品可升高血尿酸,诱发痛风急性发作。事实上,豆类尤其是豆制品不当不会引起血尿酸水平增高,反而可降低血尿酸,是痛风的保护性因素。因此应当鼓励痛风患者增加豆制品的摄入,而不是限制。
咖啡、巧克力不但不会诱发痛风,且与血尿酸呈负相关,对于习惯咖啡的痛风患者,不必限制其摄入,对无此习惯的患者也不推荐通过过度饮用咖啡来降低血尿酸。
维生素C可促进尿酸从肾脏的排泄,维生素C的摄入与痛风的发病率呈负相关,对于痛风患者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从而预防痛风的发作。
限制卡路里摄入可降低血尿酸,在制定痛风患者饮食方案时不仅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