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使命的
本病临床以关节病变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痹证”“历节风”病范畴。张老将本病分四型论治如下:
1.风寒湿痹:患者关节疼痛,风邪偏胜的关节肿痛呈游走性,或伴有寒热,局部皮肤麻痒脱屑;寒邪偏胜的关节痛,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屈伸不利;湿偏重的肢节肿痛重着,肌肤麻木,遇阴雨,霉湿、雾露之时,诸症加重,舌苔薄白,脉弦紧。治则:蠲痹,泄浊活络。处方:羌活、苍术、独活、当归、防风各10克,苡仁30克,乳香、没药各3克,大黄4克,炙麻黄、甘草各6克。水煎分3次服。
2.风湿热痹:患者关节红肿热痛,病势较急,发热,肢困,汗出不解,口渴胸闷,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数。治则:清热化湿,活血通络。处方:忍冬藤、红藤、鸡血藤、土茯苓、生地各30克,赤小豆15克,丹皮、桃仁、红花各9克,牛膝、赤芍、虎杖各20克,甘草6克。水煎分3次服。
3.痰瘀痹阻:患者关节疼痛,日久不愈,渐至肿大畸形,关节周围结节、皮肤瘀斑,屈伸不利,舌体肿胀紫暗、舌尖有瘀点,舌下静脉瘀胀,脉细涩。治则:活血化瘀,化痰通络。处方:桃仁、当归、五灵脂、没药、香附、羌活、秦艽、牛膝、地龙各10克,红花9克,全虫3克,川芎、甘草各6克。水煎分3次服。
4.气血虚痹:患者痹久不愈,肢节酸痛重者甚则僵硬,屈伸不利,腰脊酸软,神疲乏力,肌肉瘦削,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弱。治则:补气养血,舒筋活络。处方:党参、黄芪、当归、白芍、川芎、熟地、茯苓、牛膝、川断、杜仲、独活、秦艽、陈皮各10克,细辛、桂枝各3克,炙甘草6克。水煎分3次服。
痛风临床表现
发作期:常于夜间突然发病,关节剧烈疼痛,关节皮肤局部红肿灼痛,肤色暗红、压痛明显,关节活动受限。以大拇趾蹠趾关节为特别好发部位,其它如手脚小关节、踝、膝关节次之,肩及髋关节甚少波及。发作时可伴有发热,畏寒,倦怠无力,头痛,食欲不振,脉搏加快等全身症状。急性发作症状一般持续几天至几星期,然后逐渐消退。
间歇期:症状消失后关节局部皮肤出现脱皮发痒。一般第一次急性发作静息后,无症状期可能很长,若干月或好几年后,才又出现第二次发作。也可以在第一次急性发作之后不久就复发。
慢性期:关节疼痛反复发作,间歇期逐渐缩短而成为慢性痛风。表现为病变关节逐渐破坏变形,失去运动功能。痛风石(为尿酸盐结晶沉着物,大、小不一,小如米粒,大如绿豆)逐渐形成。痛风石的好发部位为耳壳上耳轮或对耳轮部、手脚小关节周围、肘后或髌前。小痛风石一般无症状,大痛风石周围有炎性反应,也可能破溃,经久不愈。此外,晚期痛风病人往往同时存在一系列合并症,如肥胖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脑血管病以及糖尿病。多数病人是死于冠心病、脑溢血、动脉硬化性肾硬化、恶性肿瘤、急性感染等合并症。
推荐阅读
丹芍二地汤过敏性紫癜、白血病、荨麻疹、肌纤维炎症、痛风、痤疮、坐骨神经痛、膝关节退行性变、类风湿性关节炎、月经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