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直播间丨痛风的防治

本期嘉宾

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孙夏林

(猛戳收听精彩节目↑↑)

嘉宾简介

孙夏林 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毕业于南昌大学医学院,多次进医院,医院。擅长糖尿病、痛风性关节炎、甲亢、垂体疾病、骨质疏松等相关疾病诊断及治疗。

痛风的防治

1什么是痛风?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其多有遗传因素,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多见于第一指趾关节,也可发生于其他较大关节,尤其是踝部与足部关节。

2现在痛风病的发病趋势如何?

痛风性关节炎在我国并不鲜见,且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发病率急剧上升。根据目前不同地区上报患病情况,我国痛风性关节炎的患病率估计在1%~3%,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平均患病年龄逐步趋年轻化,可以说形式越来越严峻。

3导致痛风的病因是什么?

痛风性关节炎由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血中尿酸浓度如果达到饱和溶解度的话,就会形成结晶体,积存于软组织中。最终导致身体出现炎症反应,痛风可以由饮食、天气变化、气压突变、外伤等多方面引发。

4痛风的临床表现

痛风性关节炎多见于中年男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生有年轻化趋势。痛风性关节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三期,即急性关节炎期、间歇期、慢性关节炎期。临床表现如下:

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多数患者发作前无明显征兆,典型发作常于深夜因关节明显疼痛而惊醒,疼痛进行性加剧,发病12小时左右达到高峰,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受累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和功能受限。多于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首次发作多侵犯单关节,好发于第一跖趾关节,其次为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关节,肩、髋、脊柱和颞颌等关节少受累,有时可同时累及多个关节,表现为多关节炎。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心悸和恶心等全身症状,可伴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增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等。

2.间歇发作期

痛风发作持续数天至数周后可自行缓解,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以后进入无症状的间歇期。少数患者无间歇期,初次发病后直接呈现慢性关节炎表现。

3.慢性关节炎期

由急性发病转为慢性关节炎期平均11年左右,关节出现僵硬畸形、运动受限。30%左右病人可见痛风石(大量尿酸盐晶体沉积于皮下、关节滑膜、软骨、骨质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可导致关节骨质破坏、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和继发退行性改变等)和发生肾脏合并症,以及输尿管结石等。少数病人可进一步进展为肾衰竭或发现心脑血管意外事件。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化验结果、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但完全确诊要由滑膜或关节液查到尿酸盐结晶。

5痛风的治疗

1.一般治疗

进低嘌呤低能量饮食,保持合理体重,戒酒,多饮水,每日饮水ml以上。避免暴食、酗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穿舒适鞋,防止关节损伤,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等。防治伴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

含嘌呤食物

每克食物中含~0mg嘌呤的食物为高嘌呤食物

第一类含嘌呤高的食物(每g食物含嘌呤~0mg)

动物内脏(肝、肾、胰、心、脑)肉馅、肉汁、肉汤、海鲜类(风尾鱼、沙丁鱼、鱼卵、小虾、淡菜)鹅、斑鸡、石鸡、大豆制品、酵母、香菇、紫菜

第二类含嘌呤中等的食物(每g食物含嘌呤75~mg)

1.鱼类:鲤鱼、鳕鱼、大比目鱼、鲈鱼、梭鱼、贝壳类、鳗鱼及鳝鱼;

2.肉食:熏火腿、猪肉、牛肉、牛舌、小牛肉、兔高嘌呤肉、鹿肉;

3.禽类:鸭、鸽子、鹌鹑、野鸡、火鸡;

第三类含嘌呤较少的食品(每g食物含嘌呤75mg)

1.鱼蟹类:青鱼、鲱鱼、鲑鱼、鲥鱼、金枪鱼、白鱼、龙虾、蟹、牡蛎

2.肉食:火腿、羊肉、牛肉汤、鸡、熏肉

3.麦麸:麦片、面包、粗粮

4.蔬菜:芦笋、菠菜、蘑菇

第四类含嘌呤很少的食物

1.粮食:大米、小麦、小米、荠麦、玉米面、精白粉、富强粉、通心粉、面条、面包、馒头、苏打饼干、黄油小点心

2.蔬菜:白菜、卷心菜、胡萝卜、芹菜、黄瓜、茄子、甘蓝、芜青甘蓝、甘蓝菜、莴笋、刀豆、南瓜、倭瓜、西葫芦、蕃茄、山芋、土豆、泡菜、咸菜

3.水果:各种水果。

4蛋、乳类:鲜奶、炼乳、奶酪、酸奶、麦乳精

5饮料:汽水、茶、咖啡、可可、巧克

其他食物:各种油脂、花生酱、洋菜冻、果酱、干果等。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冷敷,疼痛缓解72小时后方可恢复活动。尽早治疗,防止迁延不愈。应及早、足量使用以下药物,见效后逐渐减停。急性发作期不开始降尿酸治疗,已服用降尿酸药物者发作时不需停用,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延长发作时间或引起转移性发作。

(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非甾体类抗炎药均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症状,为一线用药。非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吲哚美辛等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必要时可加用胃保护剂,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禁用,伴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秋水仙碱是治疗急性发作的传统药物。秋水仙碱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是胃肠道反应,也可引起骨髓抑制、肝损害、过敏和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使用。年中国痛风指南建议小剂量秋水仙碱片使用3-6月,预防尿酸下降过程中痛风再发。

(3)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痛风有明显疗效,通常用于不能耐受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秋水仙碱或肾功能不全者。可以短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3.间歇期和慢性期

目的是长期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防止痛风发作或溶解痛风石。治疗目标是使血尿酸6mg/dl(umol/L),以减少或清除体内沉积的单钠尿酸盐晶体。

(1)抑制尿酸生成药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广泛用于原发性及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产生过多型或不宜使用促尿酸排泄药者。代表药物有别嘌呤醇片、非布司他片。

(2)促尿酸排泄药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降低血尿酸。主要用于肾功能正常,尿酸排泄减少型。对于24小时尿尿酸排泄3.57mmol或已有尿酸性结石者、或慢性尿酸盐肾病的患者、急性尿酸性肾病患者,不宜使用。在用药期间,特别是开始用药数周内应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①丙磺舒;②苯磺唑酮;③苯溴马隆。

(3)新型降尿酸药国外一些新型降尿酸药物已用于临床或正在进行后期的临床观察。

(4)碱性药物尿中的尿酸存在游离尿酸和尿酸盐2种形式,作为弱有机酸,尿酸在碱性环境中可转化为溶解度更高的尿酸盐,利于肾脏排泄,减少尿酸沉积造成的肾脏损害。同时保持尿量,是预防和治疗痛风相关肾脏病变的必要措施。

6痛风的预后

痛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清楚,诊断并不困难。预防和治疗有效,因此预后相对良好。如果及早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大多数痛风患者可正常工作生活。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预防痛风发作以非药物治疗为主,主要包括饮食控制和戒酒,避免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如利尿剂、小剂量阿司匹林、复方降压片、吡嗪酰胺、硝苯地平和普萘洛尔等。饮食控制后血尿酸仍高于9mg/dl(umol/L)时(正常值umol/L),可用降尿酸药。对于已发生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间歇期患者,应预防痛风的再次发作,关键是通过饮食和药物治疗使血尿酸水平控制达标,此外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或损伤,控制体重,多饮水,长期碱化尿液等。

往期精彩回顾

健康直播间丨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

健康直播间丨丙型肝炎的防治

健康直播间丨人类第一杀手冠心病的防治

健康直播间丨宫颈癌的防治知识

《健康直播间》

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五16:00-16:30

收听方式

收音机调频到FM90.0九江新闻广播收听;

下载“第一播报”、“蜻蜓FM”APP可在线点播收听;









































白癜风最好的治愈方法
初期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bans.com/tfss/4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