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10个痛风用药关键问题

本文作者:王建华,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编辑:孙紫烟

关键问题二:怎样合理选择降尿酸药物?

血尿酸增高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1)血尿酸自身合成增加;2)血尿酸经肾排泄减少;3)混合型,即两者兼有。

如果患者属于「尿酸合成增加」型,选择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如别嘌呤醇)比较合适;如果患者属于「尿酸排泄障碍」型,选择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龙)更加合理。对于混合型或难治性痛风,则宜采取联合用药(促尿酸排泄药+抑制尿酸合成药),如别嘌醇+苯溴马隆。

在选择药物时,除了前面提到的要针对发生机理之外,还要充分考虑药物的副作用及患者的肝肾功能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安全有效地用药。

关键问题四:痛风急性期,「降尿酸药物」到底用不用?

在痛风急性期如果加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和苯溴马隆),可能因血尿酸水平显著波动而导致病情反复、症状加重。年我国指南推荐痛风急性发作缓解至少2周后再开始降尿酸药物治疗。但患者若此前一直用着降尿酸药物,则不必停用,以免造成血尿酸波动,引起转移性发作或使急性期时间延长。

(注:最新的年ACR指南则提出,在有效的抗炎药物保护下,痛风急性发作期也可进行降尿酸治疗,但证据级别不是太高(C级证据),临床尚存争议。)

关键问题五:痛风治疗,为什么必须长期、规律地用药?

痛风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只有把血尿酸长期控制在目标水平,才能有效防止它所带来的各种慢性损害。因此,除非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低嘌呤饮食、忌酒、减肥等)能使血尿酸维持正常,原则上都要长期用药,即便是在发作间歇期也不宜停用,否则,很可能会导致血尿酸升高,痛风反复发作。

关键问题六:无症状的严重高尿酸血症也需要治疗吗?

大量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除了可引起痛风之外,还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如果尿酸很高,即使没有引起任何症状,也同样需要治疗,以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关键问题七:血尿酸控制为什么要求长期达标?

痛风之所以容易反反复复,归根到底还是与治疗不规范、尿酸控制不达标或达标不持久有关。根据年ACR指南,为了有效控制痛风发作,建议所有痛风患者将血尿酸控制在μmol/L以下(A级证据),而对有痛风石的患者血尿酸宜控制在μmol/L以下,以利于痛风石的溶解。

同时建议每2~5周监测血尿酸,根据血尿酸调整降尿酸治疗方案(增加原有药物剂量或更换降尿酸药物或联用)以确保血尿酸能够长期控制达标。

关键问题八:哪些药物会影响血尿酸的排泄?

临床上许多药物,如速尿、氢氯噻嗪、阿斯匹林、某些抗结核药物(如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酒精均会降低尿酸的排泄,使体内尿酸浓度明显升高。因此,同仁在临床对痛风患者用药时,这些药物需慎用。

关键问题九:疼痛缓解了,降尿酸治疗还要继续吗?

痛风发作时只要吃上止痛药(如秋水仙碱)后,症状多半能很快缓解;即便什么药也不用,疼痛症状在两周内基本也能缓解。但是疼痛缓解不代表病已痊愈,如果不纠正高尿酸血症,它对关节、肾脏以及心血管的的损害就不会停止,因此,痛风症状缓解后的降尿酸治疗是一场持久战。

关键问题十:用药期间,为什么不可放松定期监测?

降尿酸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为了确保用药安全,患者用药须从小剂量开始,而且要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尿常规。

举例来说,别嘌呤醇对肝肾有一定影响,并可导致骨髓抑制,因此,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再比如,促尿酸排泄药(如苯溴马龙)必须在肾功能良好的前提下使用,因此,用药期间一定要注意监测肾功能;还有,服用碳酸氢钠的患者,需要监测尿液pH值,当尿液PH值超过7.0,即应停药,以防止形成草酸钙或其他类结石。

赞赏

长按







































福建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双节惠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bans.com/tfss/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