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找不到我们,教您一个好方法,可以置顶“体质调养平台”,这样就可以及时收到我们的实用健康知识信息喽!棒棒哒!
老怀不与世情更,才说闲行兴翼然。
微湿易乾沙软路,大寒却暖雪晴天。
未曾到寺香先妙,底用寻梅山自妍。
笑问松边人立石,汝知今日是何年。
——陈着
不知不觉中,已到大寒节气,大寒是24节气中的最末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将迎来新一个节气轮回。
大寒节气介绍今年的大寒节气是.1.20-2.3,“大寒……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大寒是24节气中的最末一个节气了,过了大寒,将迎来新一个节气轮回。大寒冷到顶点,日后天渐暖。此节气也进入了五运六气的“初之气”,是春季萌发前的关键积累时期。
大寒节气,是最佳的“养藏”之时。
养生要讲究养精蓄锐,“保暖、节欲、安神”。不宜大汗、疲劳,宜早睡晚起,食补养胃。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冬天的三个月里,以精气闭藏为主。天地间一片寒冷,水结冰,地冻裂。这时候我们应该尽量不要扰动自己阳气,早睡晚起,等待太阳出来之后再外出。让神志收敛,处于伏匿状态,不去过度折腾。远离寒凉,常保持身体温暖,不要让身体出过多的汗,而伤了身体的精气。这才是冬季的养藏之道。
冬天阳气闭藏于内,外界气候寒冷,此时阴气盛极。大雪期间,阴气极重,阳气当内藏。早睡晚起,减少外出,休养生息,帮助阳气与精气闭藏便是养阴。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阳气也已于秋季而收敛于内,冬季我们要做好的便是如何固藏我们的精气;冬天是养肾,是闭藏的时候。
饮食调养适宜:
韭菜、蒜苗、鸭肉、乌鸡、蘑菇、香菇、金橘等;
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与立春相交接,所以在饮食上与小寒也略有不同。进补量应逐渐减少,以顺应季节的变化。
其次,在进补中应适当增添一些疏通气机的食物,为适应春天升发特性做准备,如韭菜(不宜生吃)、蒜苗、洋葱、蘑菇、香菇、金橘等。
最后,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可适当吃些鸭肉、乌鸡、带鱼、海带、海蜇、鱿鱼等咸味食品。
另外,大寒与立春相交时节,是感冒、咳嗽的高发期,若受寒则多吃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在烹制食物时可加一些生姜,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
少吃:
反季蔬菜,贪酒,暴饮暴食等;
避免暴饮暴食,应以少食多餐为佳,如果你是看见美食就无法控制的人,可以试着这样做:夹一口食物放入嘴中,细嚼慢咽,同时放下手中的筷子,等食物完全咀嚼下咽后才拿起筷子。
若无痛风、肾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可在大寒时喝一点黄酒、米酒或葡萄酒,有助于气血循环,若在睡前小酌1杯,更能帮助熟睡。但不可因高兴而贪酒无度,以免损人根本。
另外,反季蔬菜大多寒凉,还是少吃为好,而且吃的时候不能像应季的吃法一样生吃凉拌,而是要加热、炒熟才行。
此外,华南地区一年四季都有凉茶,一些寒凉的药茶要少喝,否则伤及脾胃更麻烦。
忌吃:
生薤、霜烂果菜、蟹、葵菜、腰子。
核桃仁,味甘,性温;入肾、肺、大肠经。具有补肾助阳、强腰膝、温肺定喘、润肠通便等功效;尤其适合中老年人。
大寒时节,与立春相交接,养好脾胃,为春季萌发前积累能量,从给胃减轻负担的角度来说,被煮的稀烂的粥,跟被胃消化后的食糜差不多状态,胃不再需要对其进行研磨、消化,可以直接送入小肠进行吸收。喝粥本身没有错,可以试试小米粥。小米味甘色黄,两者皆入脾胃,《本草纲目》中说它:“治反胃热痢,补虚损,开肠胃”。北方妇女生宝宝、坐月子,是不吃荤的,主要是吃小米粥。
养胃需要软濡,但不能一味都是软的,那样消化功能会退化。养胃粥中适当加入药食同源的中药。比如黑芝麻、红枣、薏仁、山药、莲子等。
想要增强身体对气候的适应能力,早上可以喝一碗粥,体质调养平台特针对不同体质人群推出九种体质调养粥,针对冬至节气,加入润燥清肺药食同源食材,这样可以有润肺养颜、提高身体的免疫力的作用。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文末下方留言,由王敏医师先为您辨识体质类型)
想要了解每种体质适宜的调养粥,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