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医学专家公认走路为适合糖尿病病友的最佳健身方式,但要求走路健身需:姿势正确、速度合理、保证步行时间。
规律的步行不仅可以降糖,还可以:
走步的好处体现在走步需要全身大量肌群的参与,通过肌肉反复收缩和舒张,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增加运动肌群的力量以及下肢的支撑力量,同时也促进了新陈代谢,有利于机体有毒物质的排出。走步属于有氧运动,有利于人体脂肪的消耗促进减肥,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压血糖,以及身体的其他代谢。走步时耗氧量增大,心肺的运动功能相对增强,有利于提高心脏的收缩能力增加肺活量。具体有以下好处:
体重:步行可以减少人体腹部脂肪堆积,保持健康体型。
逆转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规律健走,可以逆转,使血糖达到正常人的标准。
头脑:促使脑部释放内啡肽,使心情愉悦。
肺部:增加肺活量、降低嗜烟者对吸烟的渴望。
背部:加强背肌力量,且对背部伤害较小。
腿脚:步行于对骨骼进行力量训练,能明显增强腿脚骨骼和肌肉力量。
心脏:步行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消除心肌缺血症状,减少血凝块的形成,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性。
血管:步行增强血管弹性。
血脂:步行可以减少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减少血糖转化为甘油三酯的机会。血压:规律的步行,有助于降低血压。心情:散步15分钟就有助于缓解紧张、烦躁、焦虑的情绪,增强自信心。提高工作效率:室外步行可以使人的思维变得活跃,有助于消除脑疲劳,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塑形:.步行能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保持人体的形体美。
预防血栓:.步行能减少血凝块的形成,减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调节激素:步行能减少激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会引起动脉血管疾病。
环保:步行可以保护环境,消除废气污染,
您体会到步行的上述好处了吗?
重点:如何走路才能降血糖
1
姿势正确
挺胸收腹:有利于脊柱生理曲线的保持和呼吸通畅;
调整呼吸:指在行走中,要加深呼吸,有意增加肺通气量,使肺功能得到更好的锻炼,以提高心肺耐力;
大迈双腿:指迈开大步,根据每个人身高和体质的差异,每一步60~70厘米;
高摆双臂:与迈开双腿相呼应,大跨步,双臂自然摆起来,如果直臂摆,摆至与地面平行,如果采用曲臂摆,手部要达到下巴的高度,双臂要前后摆,有利于胸部扩张,呼吸更通畅。
2
速度合理
研究发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高于每分钟步的健步走,对身体才有明显的锻炼效果。
实践表明:每分钟走步降糖的效果非常好。每分钟步相当于40分钟走步。
如果您不愿意剂量步数,也可以用出汗程度来衡量:后背衣服上能有1巴掌大的汗渍即可。
3
保证运动时间
餐后60分钟或餐后1小时去走路。
除热身和整理运动外,快速走的时间保持30分钟左右。
在姿势正确、速度合理、保证运动时间的基础上,您的控糖效果最好,健身效果也最好。
步行的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注意运动前后测血糖、补充水分、运动中间量力而行,有任何不适及时监测血糖!
姿势:不能太放松
正确的走路姿势应该是抬头挺胸,目要平视,躯干自然伸直;收腹,身体重心稍向前移;上肢与下肢配合协调,步伐适中,两脚落地有节奏感。
速度:每秒走两步
快走应保证每次40分钟~60分钟。不少国家提出,每天要走步或步,其实就是对锻炼时间的量化处理,大概每秒走两步。运动讲究循序渐进,刚开始锻炼的人可先走半小时,再逐渐延长时间。快走时,心率应维持在每分钟次~次,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身体状况较好的中老年人通过快走可能达不到出汗效果,这时可辅助慢跑,走跑结合,达到健身目的。
时间:下午四点后
很多老人习惯晨练,但陆一帆指出,早晨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空气质量不佳。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早晨锻炼可能诱使疾病发作。专家指出,下午4时以后和晚上是运动的最好时间,这时关节灵活,体力、肢体反应和适应能力最好,心跳和血压也较平稳。值得提醒的是,如选择晚饭后走路,应在饭后半小时至睡前两小时范围内进行。
地点:道路平、空气好
公路边不适合快走,车流量大,空气质量差,且柏油路面太坚硬,对膝盖和脚踝冲击力较大,相比而言,松软的土路和塑胶操场更适合,还要绕开施工工地和环境复杂的道路。医院心内科主任马长生建议,最好在公园等空气质量较好的地方健走,可保护呼吸系统。
准备:穿双好鞋,做足热身
准备工作也很重要,一双合脚的软底跑鞋,可缓冲走路时脚底的压力,并保护脚踝关节免受伤害;宽松舒适的运动装和透气的袜子也会让身体更放松;随身带瓶水,可以少次多量地补充水分;糖尿病患者最好带块糖,预防低血糖意外。为避免运动伤害,快走前应先做一些伸展四肢的热身活动,防止因步幅过大、频率太快造成拉伤。
步行的坏处
1、急性损伤
短途穿越,是指周末在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周边进行的一两天的穿越活动。这类户外活动引起的急性损伤,一目了然并且立竿见影,如脚底神经刺痛,肌腱痛小腿肌肉痛,运动腹痛等等。这是因为体质不好,或者长期不运动的人突然进行高强度户外活动导致的后果。只要马上停止活动休养生息,而后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户外运动强度就无恙。
2、慢性损伤
即便是短途穿越,若长期不在意活动中身体所发出的警告信号。慢性损伤就会不请自来,让你痛不欲生。户外运动中有些猛人,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吹嘘自己如何在几小时内完成别人整天才能走完的线路,这种朋友玩户外一般都超不过三,五年,一是争强斗狠的人任何时候都会不缺少,“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二是三,五年后恐怕他自己就走不动了,膝盖严重劳损。
3、脚上打水泡
长距离穿越,脚上打水泡的事情人人都遭遇过,无性命之忧,痛起来却颇难受,有时候前路漫漫还得快马加鞭——如果有人不怕痛,那是因为还没有痛到让人怕。
4、安排不合理造成身体受伤
不合适的装备和行程安排不合理以及不科学的运动姿势,会造成背包磨破了腰身,衣领磨破了脖子,眼镜磨破了耳朵以及内裤磨破了大腿等等现象。
转自:糖尿病之友三九养生堂
声明:本站文章为转载仅作分享,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评论留言删除~
MMC(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etabolicManagementCenter,简称MMC)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牵头,中国医师协会发起成立的国家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通过践行“一个中心,一站式服务,一个标准”原则,实现以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的规范诊治。
对代谢性疾病患者实行全人(血糖、血压、血脂、尿酸、脂肪肝、蛋白尿、眼底、血管等全面干预)、全过程(无病防发病,有病防并发症,有并发症防残防死)的标准化管理(统一检查检验仪器、统一干预标准、统一干预方法、统一控制目标),以期达到降低代谢性疾病及并发症发病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医院内分泌风湿科成立于年,是南阳市临床医学特色专科,医院第一家系统治疗内分泌代谢病的专科。
主要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眼病、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及合并感染发热、妊娠糖尿病等;垂体疾病:如垂体瘤(矮小症、巨人症、溢乳、闭经)、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状腺肿瘤、甲减、甲状腺炎等;肾上腺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肿瘤等;继发性高血压;性腺病:如男女不孕症,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异常等;代谢紊乱:如肥胖症、高血脂、低钾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风湿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