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夫讲月经不调之痛经篇下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s://m-mip.39.net/nk/mipso_7628437.html

▲▲▲

李大夫讲月经不调

痛经篇(下)

上期讲到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而且,如果您痛经超过3个月经周期的话,李大夫建议您先做彩超检查,再考虑治疗方式。

本期主要从中医方面讲述“痛经”的病因、病机、治法、药物,以及痛经日常的注意事项,药膳、代茶饮等。

痛经,病位在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精血亏虚,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即“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常见证型包括:气质血瘀证、湿热阻络证、寒湿凝滞证、气血虚弱证、肝肾亏虚证。

一、中医辩证分型及中药治法。

1、气滞血瘀型

主症:患者每于痛经的前一到二天或者是经期如果有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过少,或者是排出感到不畅,月经色呈现紫暗并有血块,血块的排出后疼痛就会减轻,胸胁乳房作胀,舌质紫暗,舌边或有瘀点,脉沉弦。

病机:气血郁滞,气血运行欠畅通,故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排出不畅;经血瘀滞,故色暗有块;块下瘀滞稍通,故疼痛暂减;瘀滞随经血而外泄,故经后疼痛自消。若郁滞之因未除,则下次经期痛经复发。

治法:疏肝理气、化瘀止痛。

方剂:二香饮

组成:木香、当归、香附、川芎、青皮、丹皮、枳壳、生地、蓬莪术、生姜。

2、湿热下注证:

主症:经前、经期少腹胀痛,经量多,色红,质稠或有块,平日带下色黄或有臭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病机:外感或内蕴湿热,流注冲任,阻滞气血,经行不畅,故经来腹痛;热扰冲任,则量多色红有块;热灼津液,则经水质稠;湿热下注,伤及任带,则平日带下色黄或有臭秽。

治法:清热除湿,调经止痛。

方剂:涤热逐瘀汤。

组成:丹参、丹皮、生地、三棱、莪术、延胡索、通草、香附、通草、槟榔、大黄。

3、寒湿凝滞证: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色黯有血块,恶心、呕吐,胃寒、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紧。

病机:寒湿之邪伤及下焦,客于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畅,则畏寒便溏,恶心呕吐。

治法:温经和营,调经止痛。

方剂:吴茱萸汤

组成:当归、肉桂、丹皮、吴茱萸、麦冬、防风、细辛、制半夏、藁本、干姜、茯苓、木香、炙甘草。

4、气血虚弱证:

主症: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揉按,月经色淡,量少,质稀,伴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病机:体虚气血不足,经行后血海空虚,胞脉失养,或体虚阳气不振,运血无力,故经期或经净后小腹隐痛,喜揉按;气虚阳气不充,血虚精血不荣,故经血色淡量少,质稀。

治法:补气养血止痛。

方剂:加减八物汤。

组成:人参、白术、当归身、茯苓、川芎、白芍、生地、炙甘草、木香、青皮、醋炒香附、生姜、大枣。

二、足浴法治痛经。

1、下腹冷痛、手脚发冷者适用。

肉桂、艾叶、乌药、当归、丁香、川芎、小茴香、吴茱萸,盐少许。

2、下腹隐痛、喜温喜按者适用。

川芎、白芍、熟地、当归、杜仲、黄芪。

3、经前小腹胀痛,色黯血块多者适用。

益母草、乌药、青皮、红花、川芎、陈皮、香附、小茴香。

三、艾灸治痛经。

1、艾条艾灸:

在腹部、腰骶部及小腿内侧等部位施行温和灸,自经前3~5天开始,每日一次,连续5天,就可减轻痛经。

2、隔姜灸

痛经患者将生姜切片,放置于肚脐、关元穴处,取艾绒如蚕豆或枣核大小,放在姜片上,点燃艾绒施灸。每穴灸3~5壮,每次约10~30分钟,自经前3天开始,每日一次,至月经来潮、疼痛消失为止。

3、隔盐灸

痛经患者将食盐适量放置于肚脐、关元穴处,取艾绒如蚕豆或枣核大小,放在食盐上,点燃艾绒施灸。每穴灸3~5壮,每次约10~30分钟。自经前3~5天开始,每日一次,至月经结束。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4、隔盐隔姜灸

痛经患者将食盐适量放置于肚脐、关元穴处,而后将姜片放置于食盐上,取艾绒如蚕豆或枣核大小,放在姜片上,点燃艾绒施灸,每穴灸3~5壮,每次约10~30分钟。自经前3~5天开始,每日一次,至月经结束。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5、隔药灸

痛经患者取红花、蒲黄、川芎、延胡索各等量研为细末,加黄酒少许制成药饼,放置于肚脐、关元穴处。取艾绒如蚕豆或枣核大小,放在药饼上,点燃艾绒施灸,每穴灸3~5壮,每次约10~30分钟。自经前3~5天经来出现疼痛开始,每日一次,至月经疼痛消失为止,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6、附子饼灸

痛经患者将附子研细,制为饼状,放置于患者疼痛部位,如腹部、腰骶部等,取艾绒如蚕豆或枣核大小,放在附子饼上,点燃艾绒施灸。每穴灸3~5壮,每次约10~30分钟,自经前3~5天开始,每日一次,连续5天,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四、茶饮、饮食治痛经。

1、黄芪粥

原料:黄芪,当归,白芍,泽兰,大米,红糖适量。

用法:将黄芪、当归、白芍、泽兰煎15分钟,去渣留汁,放入粳米煮粥。将熟加入适量的红糖即可。经期药膳。

功效:补气血,健脾胃,止痛经。

附注:黄芪、当归补气养血;白芍、粳米、红糖酸甘敛阴,缓急止痛,并且可以补脾胃益化源;泽兰活血祛淤止痛。

2、当归羊肉汤

原料:羊肉,当归,生姜。

用法:将羊肉切块与当归、生姜放在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炖烂熟,加入调料,去渣取汁服用。

功效:温中散寒,养血调经。

3、当归红花瘦肉汤

原料:猪瘦肉,当归,红花,红枣。

用法:将猪瘦肉洗净,切片;把当归、红花、红枣(去核)洗净。把全部用料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后端出,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养血活血,调经止痛,适用于血虚淤滞的月经不调,其主要症状有痛经、经行量少、腰酸腿痛、面色苍白、心悸眩晕、时有血块,或月经渐少甚至闭经等。

4、益母大枣汤

原料:大枣,益母草,红糖。

用法:加水共炖,饮汤,每天早、晚各服1次。

功效:温经养血,祛淤止痛。治经期受寒或贫血等造成的月经不调、痛经、腰酸有一定的疗效。

5、益母草汤

原料:益母草,红糖。

用法:水煎去渣,加红糖,煎服,每日1剂,可连服2~3次。

功效:活血化淤,调经。治疗痛经、行经前腹部胀痛,月经过少,闭经。

6、鸡蛋川芎汤

原料:鸡蛋,川芎。

用法:加水同煮,蛋熟去壳,再煮片刻,吃蛋喝汤。

功效:活血祛淤,行气。用于伴有烦躁易怒,血淤气滞型闭经。

五、中医按摩治疗痛经。

1.用手指或掌根揉按背腰部胸椎第11节至腰椎第2节,并揉按两侧的肌肉和相关的脊中、悬枢、命门、夹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志室等穴。

2.用拳头轻捶背腰部压痛处。

3.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肌肉和神阙、气海、关元、天枢、外陵、大巨等穴。

4.用手指捏按下肢的阴包、血海、三阴交、太冲等穴。足部含有一些与骨盆气路想通的指压点。在痛经患者脚踝两边凹陷处,用拇指与其它指尖从跟腱向上到小腿肌进行轻轻揉捏,每次指压数分钟。

六、遵医嘱。

这是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

主要内容是:切记不要自己给自己开药。上文中,李大夫为大家详细描述了痛经的用药,但是大家如果想选择自己合适的,还需要咨询下李大夫。李大夫会给大家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还有一点,切莫贪急。痛经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几副药就能治好的。中医讲,“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对待痛经,需要小火慢炖,痛则止痛,不痛时需养身。

////////////////////////////

扶正与驱邪并重,李大夫有信心三个月解决您痛经的困扰。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李大夫在此祝您:

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bans.com/tfbl/81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