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头条科学饮食,健康生活,防止肥胖

作者简介

付德润,新疆医科大学营养学教授,新疆医科大学老年大学副校长,新疆老年保健协会常务副会长。

付德润教授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科学事业,任教时兢兢业业搞好教学工作桃李满天下,退休后继续把毕生所学献给社会,献给人民,做了大量的科普工作,获得乌鲁木齐市科协“科技英杰”、中央文明办和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科教进社区’”先进个人、自治区第三届“科学技术普及奖”、新疆科协“新疆自然科学专家”、“自治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等荣誉。

◆◆◆◆

前言

◆◆◆◆

《大众科技报》头版头条曾以“中国人的发胖潜力将成为世界第一,北京又将是全国的第一”为题发表报道。文章说,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衣食无忧,一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吃喝无度、无限制摄入高能量食物、缺少运动等等,导致了“肥胖病”日益增多。

年第五次(每十年一次)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

全国18岁及以上人群:

成人超重率为30.1%(年22.8%),上升32%

成人肥胖率为11.9%(年7.1%),上升68%

6-17岁儿童青少年

超重率为9.6%(年4.5%),上升%

肥胖率为6.4%(年2.1%),上升%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肥胖病将是未来社会中从专业研究者到患者本人、乃至患病儿童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这预示着肥胖病的社会性和人们战胜肥胖病的迫切心情。报告显示,中国超3亿人为超重/肥胖者。一胖毁所有,其中就有你的健康,你今天称重了吗?

◆◆◆◆

一、肥胖病

㈠肥胖病的定义

◆◆◆◆

机体长期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致使多余能量转化为脂肪,并过度积聚而引起营养代谢失去平衡的疾病。

肥胖病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病因。肥胖病是全球性多发病,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较大的损害,而且还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

㈡肥胖与否如何判断

◆◆◆◆

1.体质指数(BMI)

BMI=体重(kg)÷身高(m)÷身高(m)

正常为18.5-.23.9;超重为≥24<27.9;肥胖为≥28。最佳状态为20-22;

65岁以上老人BMI正常值范围是22.0-26.9。

2.腰围

用来测定脂肪分布异常的指标,腹部脂肪过度积聚危害性最强,称作向心性肥胖。判断标准为:男性90cm,女性85cm。

3.腰臀比(腰围/臀围)

评价标准:男性0.9、女性0.8,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

身体脂肪呈中央状态分布(集中于腹部),俗称为“苹果型”肥胖;主要贮存于臀部和大腿皮下的,称之为“梨型”肥胖。

苹果型肥胖更容易发生与肥胖有关的并发症(如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痛风、胆石症、癌症、性功能障碍等)。

体重每增加5kg,患冠心病的患病率将提高14%,中风危险率提高4%,缺血性中风提高16%。

4.理想体重和肥胖度

①计算公式:理想体重(kg)=身高(cm)-

肥胖度=[(实测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

②判定标准:

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为超重;超过20%以上即认为是肥胖;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1%-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以上为重度肥胖;超过%为病态肥胖。

◆◆◆◆

㈢肥胖分类

◆◆◆◆

肥胖可分为:遗传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三类。

◆◆◆◆

㈣肥胖发生原因

◆◆◆◆

1.遗传

人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单纯性肥胖有一定的家族性。肥胖的父母常有肥胖的子女;父母体重正常者,其子女肥胖的机率约10%,而父母中一人或两人肥胖者,其子女肥胖的机率分别增至50%和80%。

2.后天原因

发生原因只有两个字:馋和懒。

⑴肥胖与膳食营养的关系

如果长期摄取的能量多于消耗的能量,就会发生肥胖。在膳食方面,肥胖与下列两个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食物总能量和脂肪摄入过多

由于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能量食物(>Kcal/g食物)过多,造成能量过剩,体内多余的能量则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脂肪组织,导致体内脂肪的增加。任何一种吃起来很香、嚼着很酥软的食物,都有热量过高的嫌疑,因为香的物质基础大多数都是脂肪。

②不良的进食习惯

长期进食高能量、高脂肪食物和进食速度过快。整天零食(西瓜籽、葵花籽、松籽仁、核桃仁,含油量在50%以上)不断。

⑵其他因素

生活安定、生活水平提高、劳动强度低、运动减少等环境因素也是发生肥胖不可忽视的因素。

◆◆◆◆

㈤肥胖病的症状表现

◆◆◆◆

肥胖病本身的症状多为非特异性症状,涉及多个系统,医院的各个专科。多数症状与肥胖病的严重程度和年龄有关。主要由机械性压力损伤和代谢性紊乱两方面所引起,并导致了许多并发症。

1.一般表现

肥胖病的一般症状是气喘、疲劳、乏力、关节疼痛、焦虑和抑郁等。肥胖患者的代谢率高。常常多汗,易引起皮肤擦烂、感染。

2.内分泌代谢紊乱

常有高胰岛素血症,脂肪、肌肉、肝细胞的胰岛素受体数目和亲和力降低,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胰岛素抵抗,葡萄糖利用障碍,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肥胖者。肥胖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促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基础。

3.消化系统的表现

超重者常见消化不良,肥胖患者易发生脂肪肝,并出现肝功能异常。发生脂肪肝的原因是肥胖病患者的脂代谢活跃,大量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为脂肪的合成提供了原料。

4.肥胖性心肺功能不全综合征

肥胖还可损伤肺功能和结构,引起病理生理改变。由于腹部与胸部脂肪过度堆积,腹腔内压力增加,横膈抬高,膈肌活动幅度降低,腹式呼吸受阻,胸式呼吸也受到一定限制,造成呼吸效率降低,成为低换气状态。使肺内气体交换减少,血氧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5.肥胖合并症

肥胖病的最大危害是各种与肥胖病有关的并发症和合并症,主要包括:

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该综合征与肥胖病的气喘有关,发病隐匿,有时可能危及生命。特征是睡眠中阵发性呼吸暂停,往往由其他人首先发现。由于较易发生低氧性心律失常,常可导致患者死亡。也会发生低氧性痉挛,抗痉挛药无效。调查表明:65%-7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均为肥胖者。

⑵心血管病

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和高血压等。冠心病、脑卒中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男女死亡中占有很大比例,其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也正呈现上升趋势。肥胖者易患高血压、胆固醇升高和糖耐量降低等。高血压与肥胖的关系现已得到充分证实。收缩压和舒张压都随着BMI的增加而升高。美国调查表明,体重超重成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是体重未超重成年人的3.9倍。

⑶糖尿病

许多调查已观察到肥胖与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呈正相关。对30-55岁的妇女观察研究了14年,结果发现,肥胖妇女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是苗条身材妇女(BMI22)的40多倍。

⑷胆囊疾病

肥胖病是胆石症的一个危险因素,肥胖者发生胆石症的危险是非肥胖者的3-4倍,而腹部脂肪过多者发生胆石症的危险则更大。总之,肥胖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研究表明,随体重增长,死亡率逐渐升高。

◆◆◆◆

㈥肥胖对健康的危害

◆◆◆◆

大量研究表明: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缺血性心脑疾患、癌症、变形性关节炎、骨端软骨症、月经异常、妊娠和分娩异常等很多疾病有明显的关系,而且死亡率高,寿命短。

1.对儿童的危害

⑴对心血管的影响:肥胖可使儿童血粘度增大、血总胆固醇增高,提示有心血管疾患的危险。实际上,儿童高血压、儿童糖尿病已不罕见。

⑵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肺通气量下降。

⑶对内分泌和免疫的影响:生长激素减少,男孩血清睾丸酮降低而血清雌二醇增多,女孩雌激素代谢亢进。

胰岛素增多是发生肥胖的重要因素,糖代谢障碍,越胖越易发生糖尿病。肥胖儿童免疫功能明显紊乱,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最明显。

⑷对体力、智力、生长发育的影响:肥胖儿能量摄入过剩,但常有缺钙和锌。骨龄及第二性征发育均早于对照组。智力、反应速度、阅读能力、体育达标率、学习成绩均不及体重正常儿童。对儿童心理影响也很大。

2.对成年人健康的影响

可导致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及性功能紊乱。

◆◆◆◆

㈦肥胖病的预防

◆◆◆◆

预防肥胖病比治疗更易奏效,更有意义。最根本的预防措施是适当控制进食量,自觉避免高糖类、高脂肪饮食,经常进行体力活动。管住你的嘴,迈开两条腿。

进食量与体力活动是控制体重两个主要因素。要做好肥胖病的预防,首先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人群的一级预防。使人们对肥胖病有正确认识(既不麻痹,又不紧张恐惧),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等,使人群中肥胖病的危险因素水平大大降低,从而控制肥胖病的发生。另一方面则要提高对危险因素易感人群的识别,并及时给予医疗监督,以控制肥胖病的进展。

1.膳食营养预防(从源头抓起)

⑴妊娠期

从妊娠中期的胎儿至幼儿期5岁以前,是人的一生中机体生长最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能量摄入过多,将会促使全身各种组织细胞,包括脂肪细胞数的增加和增生肥大,为其终身打下“脂肪库”增大的基础。因此,预防工作就应从此时开始。其重点是纠正传统的婴儿越胖越好的错误观念(盼望生个胖小子),切实掌握好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不要使能量过剩。应对孕妇加强营养教育,使其适当进行体育活动,不单纯为控制体重而限制饮食。孕妇每天至少应摄入30kcal/kg体重的能量,方可合理利用摄入的蛋白质。

⑵哺乳期

对哺乳期婴儿来说,必须提倡母乳喂养,强调母乳喂养对于预防肥胖发生的意义,即使母乳不足而进行人工喂养时也应按照婴儿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度喂养。一般来说,在出生后3个月内应避免添加固体食物,生后4个月时如果小儿已经成为肥胖,更应注意避免能量摄入过量,特别在生后6-8个月时对肥胖儿童应尽量减少奶摄入量,代之以水果蔬菜。

⑶幼儿时期

待孩子稍大一点,就应培养其爱活动、少吃零食、不暴饮暴食等正确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此时,家长不要把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幼儿行为的手段。幼儿时期不但要做好各种辅食的添加工作,而且更应避免完全摄入精米精面的制品。

⑷学龄期

学龄期儿童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进食习惯,不要偏食糖类、高脂、高能量食物,养成参加各种体力活动和劳动的习惯。比如,可以走路的场合不要坐车,上下楼要自己爬楼梯。还要养成每天有体育锻炼的习惯。

⑸青春期

这是一个关键时期,也是一个危险时期。特别对女孩,除了体脂增多,心理上的压力、担忧、冲突也将增多。追求苗条体型,使不少女孩引发对减肥的错误认识,片面追求节食、禁食,盲目服用减肥食品或药品,易于造成损伤或死亡。

这一时期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加强对营养知识和膳食安排的指导、运动方式训练的指导、正确认识肥胖等。对于已经肥胖或可能肥胖的青年应由专业医师给予个别指导,鼓励双亲参加以便共同安排子女生活。千万不要盲目减肥。

⑹成年以后

每天的能量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与青年时期相比,40~49岁者要减5%、50~59岁者减10%、60~69岁者减20%、70岁以上者则减少30%。因此,必须及时调整其日常的饮食与作息。

此外,人们在病后恢复期、妇女产后和绝经期以及每年的冬春季节和每天夜晚,其体脂往往也较易引起积聚。所以,在这些时期都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体力活动和饮食摄入量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免体内有过剩的能量积聚。

◆◆◆◆

◆◆◆◆

与吸烟、酗酒、缺乏体力活动、膳食不合理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已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素质的大敌。

如何解决肥胖呢?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bans.com/tfbl/80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