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千寒易除,一湿难去rdq

最为一个广东人一年中有6个月火气旺剩下6个月就是湿气重

于是衍生出了各种祛湿大法

让“湿气”插翅难逃

那么湿气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湿气?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粘浊,如油入面。”中医的六淫外邪包括:“风、寒、暑、湿、燥、火”,湿邪是其中一种外邪,湿邪内困,气机不畅是造成现代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根本,比如:糖尿病、脂肪肝、痛风、高血压、脑中风、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等等都跟湿邪密切相关。岭南地区湿邪问题更突出,以去湿扶正之法许多病人通过调理脾胃,祛湿通滞,再辅以护肾扶阳,很多慢性病都可以得到调理与控制。

1

“湿”从哪里来?

1

湿,分外湿与内湿。外湿来源于体外环境,主要有2方面。

01

气候、地域因素

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地域,湿也不同。比如南方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不分明,常年空气湿度偏大,雨水多,地表含水份高,气温相对较高,湿受热蒸,以气化形式弥漫于空气中,“湿”与“热”长期共存是南方的气候特征,因此,南方地区六淫致病以“湿”邪最常见。

02

生活、工作环境

长期处于空调的工作环境里,过低的温度直接导致室内寒气过重,湿气入侵从而伤及人的阳气,导致皮肤毛孔开闭功能失常,引起体内气血循环不畅,肺气不宣、脾气受遏,损伤脾胃的运化水湿的功能。

2

内湿,来源于体内环境,主要有3方面。

01

饮食因素

吃生冷食物、喝冷饮损伤了阳气。阳气推动的功能被损伤,水湿代谢受到的阻滞。吃油腻食物过多。现在物质生活非常丰富,由于人们过食膏梁厚味,摄入的能量远远多于身体所需,导致胃肠负担加重,易生痰湿。因此,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痛风等发病率不断上升。

02

精神因素

生活节奏快,工作繁忙,饥饱无常、劳倦失常、精神压力也大,中医讲“思虑伤脾”,所以大多数人都有脾虚的表现,而脾主水湿代谢,脾虚后,水湿就无法被正常运化和代谢掉,留在了身体里变成湿气。

03

体质因素

素体阳虚,脾胃虚弱,脾虚失于运化,则水停而成内湿。平素缺少运动锻炼。

2

湿毒分级

湿邪滞留人体产生湿毒。根据湿毒在人体滞留的不同器官组织及产生的种种结果的程度,我们把它分为三级。

1

一级湿毒,在皮肉

症状:皮肤瘙痒,长湿疹,头脸油腻、长痘、人体困倦、肢体浮肿……

2

二级湿毒,在骨骼(即是骨寒湿,俗称风湿)

症状:肩周炎,肩痛,颈椎劳损,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关节就痛。

3

三级湿毒,在脏腑(心、肺、肝、脾胃、肾、子宫、卵巢)

症状:胸闷胀满;鼻流清涕、咳嗽、痰多、咽喉异物感;脂肪肝;腹胀、恶心呕吐、纳呆、腹泻;腰酸、腰部沉重、小便清长、肾炎、水肿;白带多、妇科炎症、子宫肌瘤;息肉、肿瘤。

3

如何判断自己身体是否有湿?

1、头发爱出油

2、面部油亮

3、睡觉留口水(湿气饱和自行流出)

4、排便粘稠(不易冲掉)且多便。

5、小肚子大6、耳内湿(耳禅湿)

7、阴部潮湿。

8、皮肤上长扁平疣。

4

日常生活中,如何祛湿?

1

避免潮湿环境是基本方法

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洗完头要尽快用风简吹干等等,避免外部湿邪侵入身体。

2

健脾养胃是关键方法

外部环境仅仅是诱因,体内环境太湿才是主因。中医认为身体的湿邪是因为脾的运化功能出现问题导致的,所以呵护好脾胃,不要吃损伤脾胃的食物比如凉拌食品、冷饮、油腻食品;喜欢暴饮暴食的人也得克制,因为容易损伤脾胃。

3

扶阳护肾是根本方法

“火在土上则生湿,火在土下则生气。”脾胃运化不好、脾胃虚寒,根本原因是肾阳不足,除湿的根本办法在于潜阳伏火,扶肾扶阳!“治病必求于本”,临床上治湿主要以运化中焦,调理脾胃,祛湿通滞,再辅以护肾扶阳,如此才能长治久安。

4

加强运动是辅助方法

“动能生阳”,运动可以缓解压力,还可以促进身体器官代谢,加速湿气从汗液、小便中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打球、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都是很好的方法。

5

妙用祛湿膳食是不错的选择

葱、姜、蒜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可以晨起喝一碗姜葱尝姜汤,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茯苓20克、太子参10克、灵芝10克

茯苓味甘性平,利水通淋,化太阳之气,行太阴之湿。主治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配参、灵芝,地气升,天气降,乾坤得调,阴阳得理,久服轻身延年。太子参也可用潞党参、南沙参代替,年老体弱者可用人参。

适用于:头面油多,尿酸、血脂、胆固醇等偏高,湿气重的亚健康人群长期使用。

注意事项

(一)本文仅用于大众人群作为日常调理、预防保健参考之用,不能替代患病后的治疗。如出现不适症状,请及时就医治疗。

(二)对上述材料有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

(三)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婴幼儿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尹德铭主任中医师

(资料提供)

尹德铭主任中医师现任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区医学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顺德区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擅长运用中医扶阳理论康复综合治疗颈椎病、腰腿痛、关节疼痛、中风偏瘫、眩晕、月经不调等内科、妇科疑难杂症,在中医养生保健及体质调理方面有独到经验。

●刮痧——防疫保健之良方●居家锻炼好方法——健身气功八段锦●来自顺德中医的夏季养生宝典!(内附食疗方)●身心一体,内外兼修,大家一起动起来!●艾灸抗疫,提高免疫力,大家一起“艾”起来!●

街坊们中医治未病,齐心抗疫!几款防疫养生汤,请收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bans.com/tfbl/1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