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药讯
作者:朱琰上海中医院药剂科
痛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在过去,多见于生活优渥、丰衣足食的帝王将相,故有“帝王病”之称,古今中外历史上不少领袖、社会名流都饱尝过痛风的折磨。数千年的时光,让痛风从“帝王之病”发展成“病中之王”,人类对痛风的认识也逐步地深入和科学,对发病机制、临床干预治疗、预防全方位进行深入研究。
人体就像一台超智能的精密仪器。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尿酸和排出的尿酸达到动态平衡,血液中的尿酸维持在稳定水平。痛风的发生部位其实是人体防御功能与关节腔内沉积的尿酸晶体进行殊死搏斗,复杂的反应如多米诺骨牌效应顷刻发生,疼痛来的如风般迅疾,痛风便因此而得名。
要想从源头上治疗痛风,还得从降尿酸下手。如何抑制尿酸的生成、促进尿酸的排泄是关键。
别嘌醇是抑制尿酸生成的经典老药,在60多年的使用时间中,以其价廉物美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喜爱,但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约有2%的严重皮肤过敏反应,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致命的,这与黄种人群中代号叫HLA-B*的基因携带率较高有关。因此,开展相关基因检测,避免对阳性患者使用别嘌醇,从而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苯溴马隆是促进尿酸代谢排泄的代表药物,由于它是通过促进肾脏对尿酸的排泄,所以对于这一类药物的使用前提是患者不能有肾结石,否则会雪上加霜。
非布司他的出现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抑制尿酸形成的同时避免了别嘌醇的不良反应,也可安全地用于轻、中度肝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年被《美国高尿酸血症痛风诊疗指南》推荐为一线用药。
与其他风湿科疾病相比,痛风因其诊断相对容易,近期治疗效果较佳,往往容易被忽视。对于指南和规范不够重视,使痛风的治疗不够规范。一些不规范的痛风治疗表现在几个方面:
1.使用苯溴马隆降尿酸未进行结石的筛查,甚至已经发现有肾结石仍长期使用。
2.别嘌醇可以引起严重皮肤过敏反应未被充分认识和用药前告知患者;不重视相关基因的检测:未从小剂量开始用药,使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大增。
3.在痛风急性发作期未选择速效的非甾体类抗炎药而选用缓释制剂,不能快速缓解症状。
4.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过小,未达到0.5mg/KG体重,使疗效受到影响。
5.秋水仙碱未按照诊疗指南推荐剂量用药,往往用药剂量过大,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6.在降尿酸治疗初期(最初6个月),由于尿酸水平的波动,容易诱发痛风的再次发作,由于忽视或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往往未给与预防痛风发作的用药。事实上,按照诊疗指南推荐的用药剂量,安全性是完全有保障的,而诱发痛风发作明显减少。
痛风属于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规范化的治疗应贯彻始终,方能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预期。
业余时间想挣零花钱的宝妈请点"阅读原文"↓↓↓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