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简称附红体寄生于脊椎动物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本病多为隐性感染,在急性发作期出现黄疸、贫血、发热等症状。
1.病原
附红细胞体是一种多形态的微生物,大小(直径)0.2-0.6μm。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附红细胞体呈球状、杆状和链状。
2.症状
本病在夏、秋季节多发,因为这个季节蚊、蝇及吸血昆虫猖獗,由于它们的叮咬可以造成本病的传播。病原体在病兽的血液中大量繁殖,破坏红细胞,病狐表现发热,体温升高至40-41℃以上,食欲不振,拒食,偶有咳嗽、流鼻涕、可视黏膜(眼结膜、口腔黏膜等)苍白、黄染,机体消瘦,有的排血便,用青霉素治疗无效,最终转归死亡。
3.病理变化
尸体消瘦,营养不良,被毛蓬乱,可视黏膜苍白、黄染,血液稀薄,肝脏黄染、质脆,有的肾脏有出血点。
4.诊断
根据流行季节和血片检查可以确诊。
血液涂片用姬姆萨氏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上的附红细胞体呈蓝紫色,有折光性,外围有白环。大小不一,直径为0.25-0.75μm。每个红细胞上附着的数目不等,少者几个,多者10-20多个,依此可做出诊断。
5.治疗
病狐用盐酸土霉素注射液治疗,每千克体重15mg肌内注射,最好用血虫净每千克体重3-5mg用生理盐水稀释深部肌内注射;同时注射四环素,剂量为每千克体重5-10mg,也可用灭虫丁(阿维菌素)辅助治疗,可以注射复合维生素B、VC以及铁制剂。
附红细胞体对庆大霉素、喹诺酮、通灭等药物也敏感。
6.预防
搞好卫生,铲除场地周围的杂草,饲养场地周围的水坑用土填平,以防蚊、蝇孳生,从而减少不应有的意外刺激,避免毛皮动物应激反应。
大群注射疫苗时,要注意针头的消毒,做到1兽1针,严禁一针多用,以防由于注射针头而造成疫病的传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