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从古时候的“帝王病”到现在的“平民病”,每个人都有患上痛风的风险。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痛风的其中一种类型,原发性痛风。
原发性痛风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致病,具有一定的家族易感性,但除1%左右由先天性嘌呤代谢酶缺陷引起外,绝大多数病因未明。
继发性痛风发生在其他疾病(如肾脏病、血液病等)过程中,或由服用某些药物、肿瘤放疗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原发性痛风较常见的临床表现。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前可无任何先兆。
诱发因素有饱餐饮酒、过度疲劳、紧张、关节局部损伤、手术、受冷受潮等。
常在夜间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或多关节疼痛通常是首发症状。凌晨关节疼痛惊醒、进行性加重、剧痛如刀割样或咬噬样,疼痛于24~48小时达到高峰。体征类似急性感染,有局部发热、红肿及明显钝痛。
多于数天或数周内自行缓解。首次发作多为单关节炎,60%~70%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在以后病程中,90%患者反复该部受累。
足弓、踝、膝关节、腕和肘关节等也是常见发病部位。全身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心悸、寒战、不适及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
痛风间歇期痛风急性发作缓解后,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有时仅有发作部位皮肤色素加深,呈暗红色或紫红色、脱屑、发痒,称为无症状间歇期。
多数患者在初次发作后出现较长的间歇期(通常1~2年),但间歇期长短差异很大,随着病情的进展间歇期逐渐缩短,如果不进行预防,每年会发作数次,症状持续时间延长,以致不能完全缓解,且受累关节增多。
少数患者可有骶髂、胸锁或颈椎等部位受累。甚至关节周围滑囊、肌腱、腱鞘等处尿酸盐沉积,症状渐趋不典型。
慢性关节炎期尿酸盐反复沉积使局部组织发生慢性异物样反应,沉积物周围被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包绕,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结节,称为痛风石。
痛风石多在起病10年后出现,是病程进入慢性的标志,可见于关节内、关节周围、皮下组织及内脏器官等。典型部位在耳廓,也常见于足趾、手指、腕、踝、肘等关节周围,隆起于皮下,外观为芝麻大到鸡蛋大的黄白色赘生物,表面菲薄,破溃后排出白色粉末状或糊状物,经久不愈,但较少继发感染。
当痛风石发生于关节内,可造成关节软骨及骨质侵蚀破坏、反应性增生,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出现持续关节疼痛、肿胀、强直、畸形,甚至骨折,称为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
肾脏病变痛风患者肾脏病理检查几乎均有损害,临床上大约1/3患者出现肾脏症状,可见于痛风病程的任何时期。
①尿酸盐肾病:
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组织,特别是肾髓质和锥体部,可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使肾小管变形、萎缩、纤维化、硬化,进而累及肾小球血管床。
表现为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夜尿增多、低比重尿、血尿、蛋白尿、腰痛、水肿、高血压,晚期肾功能不全等。
②尿酸性尿路结石:
尿液中尿酸浓度增加并沉积形成尿路结石,在痛风患者中总发生率约为20%,且可能出现于痛风关节炎发病之前。
较小者呈沙砾状随尿排出,可无感觉。较大者梗阻尿路,引起肾绞痛、血尿、肾盂肾炎、肾盂积水等。
由于痛风患者尿液pH值较低,尿酸盐大多转化为尿酸,而尿酸比尿酸盐溶解度更低,易形成纯尿酸结石,X线常不显影,少部分与草酸钙、磷酸钙等混合可显示结石阴影。
③急性尿酸性肾病:
多见于继发性高尿酸血症,主要见于肿瘤放疗化疗后,血、尿尿酸突然明显升高,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肾小管、集合管、肾盂、输尿管,造成广泛严重的尿路阻塞,表现为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尿中可见大量尿酸结晶和红血球。
介绍了那么多,你了解了原发性痛风的危害了吗?无论平时如何忙,记得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哦~
参考资料:《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分册》
热文回顾
与痛风有关的检验项目有那些?一文科普,十分清楚!速看~
总在夜间被痛风”唤醒“?试试4大对策!包你一觉到天亮~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治白癜风西宁哪家医院好白癜风用什么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