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镇源和昌饭店位于通镇中街,是通镇家喻户晓的特色饭庄。拥有最具特色的陕北风味及众多别具特色的自创菜肴。通镇源和昌饭店目前设宴会厅、多功能厅、雅间、大厅等,可同时供人就餐,是通镇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一家饭店。
(上图是源和昌宴会厅)
饭店起初并不是饭店,而是杀猪宰羊捎带卖点小吃的“屠宰场”。所谓小吃店也是当年老费为了让女儿上学方便在学校附近做的小买卖。一来填补家用,二来方便陪读。偶尔一次因下雨,街上行人稀少,老费的羊肉没有卖出去,老费索性就把生羊肉煮熟了卖,没想到肉香四溢,馋嘴的食客被独特的肉味吸引,前来探味究竟。没想到就是这一尝,一下老费的羊肉就在通镇街上炸开了锅。食客的口碑更激发了老费对炖羊肉的钻研,经过一次次的创新和尝试终于研制了煮肉的独特调料和火候,就是凭着这样的悉心钻研才迎来了食客几十年如一日的口碑。
(上图是源和昌创始人老费)
渐渐的单一的炖羊肉又满足不了食客挑剔的口味,老费也依旧没有停止他对美食的创新与尝试。经过几年揣摩,增加了老费羊肉面、老费包头肉、老费羊肉黑愣愣等,目前为止源和昌经营菜品已达百余种。其中老费羊肉面、老费包头肉、老费羊肉黑愣愣申请通过了国家专利认证。
(上图是老费家的羊肉面、包头肉、羊肉黑愣愣)
老费几十年如一日为饭店的事操劳着,不知不觉两鬓已悄悄爬满了丝丝银发,年轻时的过度劳累让老费对饭店的事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他决定将自己多年的手艺传给女儿郭小雅。这也算是了了他开源和昌饭店的初衷。
(上图是女儿郭小雅)
女儿郭小雅接手后,不光饭菜的做法遵循着父亲的传统工序,做人的原则同样也传承着父亲品质。以诚待人,乐于助人是老费经常给女儿讲的。正是他的人品和食品的吸引,现在的食客已远远不止通镇人,好多榆林市里的食客也都慕名而来,就为了吃碗老费的羊肉面,尝一盘老费包头肉。源和昌饭店不光顾客“拉拢”的好,员工也是对他“死心塌地”。为了让残疾人拥有同等的劳动权利,享受同等的劳动报酬,店里长期的雇佣残疾人,目前店里八名员工有两名就是残疾人。其中一人在店里工作已有二十余年,老费小费都待他们如亲人一般,饭店闲时总会跟他们唠唠家常。
(上图是源和昌全体员工合影)
为了更好的吸取外面的先进理念,同时也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每年源和昌饭店都要带员工们到外面看看,而每次小费都成了员工们的导游和司机。
(上图是源和昌员工出游照片)
(上图是源和昌员工外出学习照片)
近些日子通镇社区年轻的马一波书记利用互联网多渠道宣传老费饭店里独具特色的美味,他说让老费美味不光被榆林人所熟知,更要让陕北以外的人尝到。
“源和昌饭荘”的牌匾,记录了几十年来的变化,讲述着两代人的故事,凝聚着老费的的艰辛与成果,谱写着小费创新经营的新篇章。我们祝愿源和昌饭店如他的名字一般一团和气,繁荣昌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