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
时间:年4月19日22:45:21
农历:二〇二〇年三月廿七,星期日
庚子年庚辰月壬辰日
1、养生宜早睡早起、平心静气;2、注意衣着适度,防呼吸系统病;3、运动不宜出汗过多,以免阳气外泄;4、饮食应注重清热祛湿,益肺补肾;5、当保持乐观、情绪有度。谷雨节气的艾灸
艾灸作用春天里百花开,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令我们意气风发,但我们往往在春季会出现春困、乏力、旧病复发等。这是因为春季肝火最旺,身体阳气一旦充足就会自动冲击潜藏了一冬的病灶。所以春季一定要坚持艾灸肝经穴位来养生保健。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此时养生应遵循自然节气的变化,针对其气候特点进行调养。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使内环境(人体内部的生理环境)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人体各脏腑功能的正常。艾灸身体穴位可以通经活络、祛湿逐寒,能更好的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使体内阳气提升,提高免疫力。
艾灸时间节气灸,在节气当天或前后三天,当然最好是在七天内进行艾灸,其效果更佳!
艾灸的方式方法比较多,而大艾无私采用的罐灸其效果在专业的养疗场所中表现都是比较优秀的,更远优于一般家庭盒灸,艾贴等,具体穴位及时间是可以因灸疗对象当时状况调整的,所以还请详询大艾无私各门店,欢迎体验!
艾灸穴位注意:文中提示或推荐的艾灸穴位,只是针对多数人日常养生的穴位,并不一定完全适合你的状况,如果你的状况特殊,艾灸后对你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或者出现异常情况,记得及时咨询大艾无私养生堂各店。
推荐穴位:大大椎、百会、命门、心俞、关元、神阙、神门等。
谷雨节气的气温虽以晴暖为主,但早晚仍有时冷时热之时,此节气的灸疗,仍要补益阳气,但谷雨时节人与作物一样,是受阴液滋养的重要时节,故灸疗时一方面要注意补益,一方面又要控制灸疗的时间,不能使灸火过旺,伤及阴液。
艾灸养生保健推荐穴位——
1、调理脾胃
谷雨,雨生百谷,时雨将至。这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15天后,夏天就到了。此时,人体内的阳气、气血是最旺的,所以前几个月脾胃不是很好的朋友,现在大多好转了,因此胃口也逐渐打开,正是需要能量的时候,可借天地的阳气升发进一步提升脾胃功能。
若有姑娘面色暗黄,则说明脾胃出了问题。脾胃好,脂肪就能得到很好转化,营养也能输送全身,人会自然而然瘦下来,脸色也会变成自然的红润。所以,想要调补脸色、减肥瘦身的亲,需要特别注意谷雨、立夏这两个节气,为夏天苗条、健康打好基础哦!
中医素有"脾不主四时,脾王四季"之说。意思是在每个季节结束前18天,均由脾来负责季节的转换。谷雨正是春夏交接的节气,也是“脾王”之时。在此18天内要好好护卫脾胃。
此时艾灸脾经和胃经上的穴位是首选:足三里、厉兑、隐白、公孙、阴陵泉。任脉上的上、中、下脘穴。根据自身的情况泻肝火,期门、太冲也要考虑。
2、春天灸肝经,养肝血,除春困艾灸肝经穴位适合:所有女性朋友、亚健康人群、贫血患者、体内毒素过多者等。
《黄帝内经》把春、夏、秋、冬对应生、长、收、藏。春天万物复苏,都在生长,此时我们身体的肝气最足(阳气),肝火最旺,身体阳气一旦充足就会自动冲击潜藏了一冬的病灶。春季人最容易偏头疼、口苦、肩膀酸疼、**及两肋胀疼、臀部及大腿外侧疼等,都是肝经造成的后果。肝经在身体中没有从头到脚的完全通道,故其排散淤血和气都得借助身体的胆经通道,所以反应到身体的症状大都在胆经沿线。肝在身体里的重要,不言而喻,中医讲,肝乃将军之官。肝主魂。肝经上有14个穴位,起于脚大拇指内侧趾甲缘上,沿腿的内侧(内裤线)向上到达肋骨缘期门穴。我们可以用手按压肝经上的穴位,你会发现诸多的疼点。说明经络堵塞,或因怒气、或因血淤,这与个人一生的性情状况有关。一般女生有月经,如果走大的血块,还可排泄一些,男生多怒造成的淤堵就很麻烦,随着时间易发肝硬变,甚至转性。故男人肝癌多于女人,这该是一个因素。肝经要每天艾灸2到3个穴位从上到下,时间每个穴位15分钟,起初可10分钟左右,贵在坚,肝主血脉主筋,长期坚持养血脉,补肝血!女人主肝,对女人来说肝是主要的哦!肝经十四个穴位里,有几个非常神奇有效,介绍如下:
行间穴——第一、二脚趾缝纹端。该穴属火,“主身热”是肝经的子穴,最善治头面之火,如目赤肿疼、面热鼻血、心里烦热、燥咳失眠,酒精脂肪肝,对生殖器方面也有效果,对痛风的脚踝肿疼也很有奏效。故称“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每天二次强烈刺激,向下按压。
太冲穴——在行间上二寸的凹陷中。为人身之大穴也。它能在有气无力时补足血气;能在头晕脑胀时降压气爽;能在身体虚寒时增加温度;能在怒发冲关时泻火入眠;能在月经不调时调理周到。总之它算肝经上的命门了,所以每天常常揉它二分钟,只有大好,没有不是,坚持数月必见奇效!
期门穴——位置源自肝脏附近,长期每天坚持刺激,对急慢性肝病会有很大的改善。
大敦穴——针对气郁不舒的妇科症,闭经、疼经、崩漏、更年期。男科的阳痿、尿频失禁,疝气等。(就是经常多揉、多刺激自己的大拇脚指头,用爱艾灸熏也很好)
中封穴——为人体保养精血之要穴,为肝经上的“金穴”它可抑制肝火过旺,利通小便,即“溺窍开则精窍闭”,故是固精之妙法。
曲泉穴——膝内侧横纹上方凹陷处。它为护膝要穴,还可平压,并适用各种肝虚之症。多揉多收益。
3、三月百虫生,风热感冒也流行,人之气与自然界是相通的。艾灸足三里、天枢、大椎可以清肺热、防感冒。
这只是春天养生的方法之一,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养生或艾灸的方法也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具体你可以咨询灸疗师。
注意:艾灸时应避风;应凝神静气,避免烧灼感,注意体会温热感向腹内深透,能达到腰骶透热为好;艾灸时艾条烧过的灰烬尽量保留在艾条上不要去掉,有灰之火温热力微,为文火为补,无灰之火灼热力猛,为武火为泻,如果温补养生,应用温火,但要注意艾灰脱落烧伤皮肤。艾灸前后不宜寒凉,如冷水洗漱、洗澡、外出当风、进食生冷之物等。艾灸适应虚证、寒证及阴证为主,艾灸养生,阳热、阴虚体质者亦可用之。阳热者艾灸乃从治之意,引火归元;阴虚者取其阴阳相长,《丹溪心法》有:“大病虚脱,本是阴虚,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补阳,阳生则阴长故也。”但阳热者灸量宜少(猛火艾灸时间短),阴虚者火力宜微(微火艾灸时间长),取“壮火食气,少火生气”之意。
小知识:
问:体质热的人是不是不能灸?
答:灸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经过经络的传导,来调整身体的寒热虚实。热症施灸,《类经》说“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起窗,如揭起被,皆谓之发”,艾火施灸可以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腠理宣通,从而达到“火郁发之”的散热退热祛邪外出的目的,所称“火有拔山之力,开门驱邪之功”。
所以,大家不必害怕,我们身体的功能很神奇,正气内生,寒热之邪自然出矣。所以热性之人可灸!比如,扁桃体发炎、咽喉疼痛牙痛,灸大椎,大部分患者会感觉咽喉有湿润感,症状减轻。
是什么决定了艾灸的效果?
有的朋友在天天艾灸,效果却不满意,影响因素有哪些?
1.艾草品质影响艾灸效果。现在市场上艾草产品品质良莠不齐,消费者和商家都极难辨识。
2.艾灸师的医德修养及辨症方案影响艾灸效果。
3.被灸者的对艾灸、中医的认识程度和信心影响艾灸效果。
4.与灸疗师的正确沟通及被灸者的心态影响艾灸效果。
5.艾灸的频率及时间长短影响艾灸效果。
6.自身的体质及健康状况影响艾灸效果。
7.艾灸的氛围和环境,影响艾灸效果。
二十四节气
节气知识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节气的由来
《通纬·孝经援神契》:“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
《群芳谱》:“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天气较暖,降雨量增加,有利于春作物播种生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古代所谓“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现代农业气候意义。但雨水过量或严重干旱,则往往造成危害,影响后期产量。谷雨在黄河中下游,不仅指明了它的农业意义,也说明了“春雨贵如油”。
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任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二十四节气
中文名:谷雨
外文名:GrainRain
代表寓意:雨生百谷,播种时节;
气候特点: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降水明显增多;
所属季节:春季;
时间点:每年4月19日或20日;
太阳位置:太阳到达黄经30°;
风俗活动及食物:“禁蝎”;谷雨茶;
农事活动: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病害防治;
养生:补血益气,提升体质;
三候:萍始生;呜鸠拂其羽;戴任降于桑。
节气与习俗
1、清禁杀五毒: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病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
2、渔家流行谷雨祭海:谷雨时节正是春海水暖之时,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俗话说“骑着谷雨上网场”。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谷雨这天渔民要举行海祭,祈祷海神保佑。
3、走谷雨: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或者到野外走走,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4、喝谷雨茶: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
5、食香椿:北方则有谷雨食香椿的习俗。
6、祭祀文祖仓颉:“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
7、洗澡消灾避祸:在西北地区,旧时,人们将谷雨的河水称为“桃花水”,传说以它洗浴,可消灾避祸。
养生与进补
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养生中应遵遁自然节气的变化,针对其气候特点进行调养。
饮食
柔肝疏肝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讲,春属木,与肝相应。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谷雨时节达到最旺。此时如果七情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和阳气的生发,导致脏腑机能紊乱。因此,柔肝疏肝,调畅情志也是这一季的养护重点。
应对方法:在日常饮食中,可以适当进食一些酸味食品,如山楂、橘子、葡萄等,但是,酸性食物摄入过多会损害脾胃,所以要适量食用。
健脾和中
中医认为,脾属土,为内脏平衡中心。少思节虑,不争名,恬淡清静可养脾。脾中不化为实,不喜食为虚;多疑惑者为脾不安;面色憔悴为脾有伤;喜甜食者为脾气不足;痰盛者为脾气湿重。因此,早睡早起,口味清淡,避免厚味肥甘,是护脾的关键。
应对方法:地瓜、山药、土豆、香菇等都是补脾胃的食物,具有补脾、益气的功效,在春天的这个时节不妨食用一些,特别是山药,道医认为山药味甘,归脾胃经,具有健脾补气、补肾固精、养阴养肺的功效。
谷雨期间的疾病预防,重在祛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选择食用祛湿效果良好的食物,这类食物包括赤豆、薏仁、山药、冬瓜、藕、海带、竹笋、豆芽等。另外,要坚持加强体育锻炼,扩大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出汗量,运用物理方法排除体内的湿热之气,以与外界达到平衡。
具体在饮食方面,要多吃性平或微凉、味甘淡的食物,以防春火滋生,同时要忌大辛、大热及海腥类的发物,不吃过腻、过酸及煎炸食品,如辣椒、羊肉、海虾、肥肉、乌梅等,以免火上浇油。“春养肝”应适当进食蔬菜,在众多蔬菜中,菠菜、苋菜、韭菜等当推“养肝”佳蔬。菠菜性凉味甘,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等作用,可利五脏、活血脉、止烦渴助消化。苋菜则富含维生素,且铁质多,常吃能补血理气。韭菜含大量的钙、磷、纤维质和维生素A,对肝脏机能运作有帮助,可调理脾胃、温补阳气,对于常熬夜、精神不济的人来说,可健脾胃、养肝血,有助于振作精神、调节体力。
谷雨期间也可进补,但应以平补为原则。在饮食上应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春季,肝木旺盛,脾衰弱,谷雨前后15天及清明的最后3天中,脾处于旺盛时期。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从而使消化功能处于旺盛的状态,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因此这时正是补身的大好时机。枸杞具有滋阴补肾、清热解毒、养肝、明目等作用;何首乌具有养血滋阴、补肝肾等好处。若是身体明显较虚弱的人,则可添加如西洋参、党参、黄芪等较为滋补的中药材来调养。
谷雨前后吃香椿:据史料记载,早在汉朝时期,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就有春季吃香椿芽的习惯。鲜椿芽里面富含糖、蛋白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具有健胃理气、止泻润肤和提高免疫力等功效。营养学家告诉小编,那种紫色的香椿芽最有营养。健康饮食专家提醒,患有荨麻疹、丹毒、湿疹、中风和惊风等病人,春季不适合吃香椿,不然易致旧病复发。
节气-食物
香椿拌豆腐:
材料:豆腐一块、香椿一小把、彩椒、麻椒、干辣椒、生抽适量。
做法:将香椿焯水、沥干、切碎洒在豆腐上;彩椒切好洒在香椿上;锅内放少许热油,将青花椒放入锅内炸香,然后放入干红辣椒,迅速倒入2勺生抽炸开;将锅内生抽辣油汁淋到香椿、彩椒上即可
功效:略。
起居
按照中医“春养肝”的观点,谷雨期间要抓紧时机调理肝血。阳气向外且旺盛,阴气潜伏,应早睡早起,以平衡阴阳,有利于养护脏气。
谷雨,其意乃“雨水生百谷”,是春季的最后一个季节。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在12℃以上。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天气已经彻底转暖,谷雨前后早晚的气温还较低,因此人们应随时注意天气的变化,防止受冷,更要注意避免淋雨。对于身体羸弱者,寒湿较重的中老年人群来说,尤其要注意。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针对节气特点,应该注意神经痛的发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此时倘若神经痛病发,医院进行对症治疗。
谷雨到来,暮春到了,万物生长渐旺,天气也渐热。中午气温较高,但早晚气温仍较低,因此早晚时要适当加穿衣服,尤其要注意切勿大汗后吹风,以防感冒;过敏体质的人外出时还要预防花粉过敏,预防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的发作。
此时阳气渐长,阴气渐消,要早睡早起,不要过度出汗,以调养脏气。另外,由于谷雨时节雨水较多,要防湿邪侵入人体,出现肩颈痛、关节疼痛、脘腹胀满、不欲饮食等病症。当心一些带刺的草和草丛中的昆虫,最好穿长袖衣裤及长靴,避免擦伤皮肤。
运动锻炼
在运动方面也如清明节养生一样,多去户外,适度运动,听音乐、钓鱼、春游、太极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注意保持轻松愉快。下面介绍一些运动保健方法:
防“湿邪”伤身
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是神经痛的高发期,因此需防“湿邪”侵袭伤身。注意开窗通风,加强保暖,不要着凉,多晒太阳,适当运动。如果已有“湿邪”侵入,在日常饮食中,可增加一些利水渗湿的食物,如红豆、茯苓、冬瓜、薏米等。
应对方法:谷雨时节湿度大,按揉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的阴陵泉穴能健脾祛湿。
泻火泄热
谷雨之后,气温逐渐回升,上火的人又多了起来。中医认为,春天阳气升发,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加之春季干燥多风,人体较难保持新陈代谢平衡,易使生理机能失调而致上火。
应对方法:点按内庭穴,最好在早7-9点早餐后进行,这时胃经气血最为旺盛。可用大拇指按压或火柴头点压,次为宜,每天按摩1-2次,有清胃、泻火、解毒的疗效。
避免接触过敏源
风大沙多是这一节气的显著特点,应尽量避免在浮尘天气进行户外活动,外出时尽可能选择浮尘较轻的时段,并戴口罩或用纱巾蒙头,多喝水,适当多吃些清肺、润肺食物。此外,谷雨前后,杨花柳絮随风舞,很容易引起鼻痒、鼻塞、咳嗽和皮肤过敏等症状,所以如果进行户外活动,一定要做好防护。
应对方法:冷水搓鼻翼,谷雨前后飞絮较多,早晚用冷水洗鼻和揉搓鼻翼,有助缓解过敏。
情志养生
在情志方面可以和户外运动结合,保持心情舒畅、心胸宽广,切忌遇事忧愁焦虑,甚至动肝火。
扫码进入“海众安和”,了解更多南师书籍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