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
近年来,痛风发病率越来越高,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全球痛风患者高达1.2亿,中老年人占发病人群的90%,目前已经越来越低龄化。痛风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尿酸盐沉积逐渐形成痛风石侵蚀骨骼造成肢体残疾;痛风长期不治,还将并发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最终导致截肢、肝肾衰竭。
选择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很多痛风患者迫在眉睫的事,以下就为大家罗列了目前较为常用的一些治疗痛风的方法:
药物治疗
临床治疗主要以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促进尿酸排泄药(如丙磺舒、磺吡酮及苯溴马隆)和抑制尿酸合成药(别嘌呤醇)为主。虽然短期止痛效果明显,但长期使用西药副作用非常大一旦停止用药,就会复发,目前也是让医学界较为头痛的一件事,故不是根本解决之道。
吲哚美辛: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必要时可加用胃保护剂,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禁用,伴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选择性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胃肠道反应较少,但应注意其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秋水仙碱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也可引起骨髓抑制、肝损害、过敏和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使用。
糖皮质激素治疗痛风。对于多关节或严重急性发作可口服、肌肉注射、静脉使用中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不过痛风很容易反弹,停药还要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
临床应用的降尿酸药主要有抑制尿酸生成药和促进尿酸排泄药,均应在急性发作终止至少2周后,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抑制尿酸生成药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广泛用于原发性及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产生过多型或不宜使用促尿酸排泄药者。
促尿酸排泄药:①丙磺舒;②苯磺唑酮;③苯溴马隆。特备注意:对于24小时尿尿酸排泄3.57mmol或已有尿酸性结石者、或慢性尿酸盐肾病的患者、急性尿酸性肾病患者,不宜使用。
手术治疗
痛风患者对痛风认知不够,忽视治疗或找不到合适的治疗方法,尿酸盐结晶越积越多,最后形成痛风石,不仅影响健康,更给生活带来极大痛苦。
不过,手术疗法一般是不建议使用的,因为手术割掉痛风石,就像割草一样,当时减少了,但是由于内在病理没有改变,痛风石不久就会再次出现,如果不注意饮食及生活方式出现的更快。而且这种方法需要患者的症状、患者的身体条件都比较严格,费用比较贵,伤害比较大,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痛风再次发作的问题。
新时代疗法
痛风本身就是吃出来的疾病。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
最好的医生是人体,最好的药物是饮食。近年来,中西方都在流行食物疗法。
痛风药茶以茶载药,药食同源的作用机理,区别与常规医疗手段暂时性降低尿酸无法根治尿酸代谢紊乱的问题。
通过补充嘌呤正常代谢所需的酶的合成原料,调节人体嘌呤代谢平衡,从而恢复肾脏降酸功能溶化关节处痛风石,同时以补养相结合改善肾脏排泄功能,抑制尿酸形成,促进肾脏对尿酸排泄使痛风间歇期会逐步延长至痛风不发。
六大核心成分,天然中药提取物,快速吸收,协同增效。
黄芪:补气、利尿、消肿,促进尿酸排泄,增强免疫力。
三七:补血、活血、消肿、祛瘀、通补,迅速消除痛风急性发作红肿,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
蛹虫草:补肺阴、补阳肾,保护肾脏,提高肾功能,增大尿酸排泄量,减少尿酸盐滞留沉淀,提高免疫力。
茯苓:利水、祛湿、消肿不伤正气,与黄芪配伍,对高血压、痛风、慢性肾炎效果倍增,提高免疫力。
葛根:改善微循环,特别是能疏通四肢未端的小血管,有利于增加血流量,碱化尿液、调节人体及嘌呤代谢,增强免疫力。
绞股蓝:降三高、清血管,改善血流循环,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