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我们经常会说到三高病,但目前已经出现了四高病,这个就是高尿酸,病名叫痛风。这个病基本上是因为饮食不节导致的,今天就来说说这个事儿。
痛风的知识科普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现。
说简单一点,痛风就是因为蛋白质代谢障碍导致高尿酸,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我觉得多半跟饮食不节制有关系,因为80%患者都存在大鱼大肉,应酬较多的情况。
痛风多见于中年男性,女性仅占5%,主要发生在绝经后的女性,且痛风的患者有年轻化趋势。临床表现如下:
急性发作主要以关节肿大,疼痛急剧以及痛风石的形成,后期会影响到肾脏。医学检验中会出现尿酸的偏高。另外,痛风和其他三高病,基本上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它影响的是全身五脏六腑、经络、肌肉、神经。常常会引起各种心脏病、肾病、脑中风、脑梗、心梗等一系列疾病的产生。因此是目前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之一。
中医说痛风
来看看中医专家是怎么说痛风的。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沉积(痛风石)所致的特征性急、慢性关节炎。痛风石除在关节、肌腱及其周围沉积外,还可在肾脏沉积,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与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以及心脑血管病伴发。中医里常把痛风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两种,这与西医的观点一致。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生可分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一是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气失固,二是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人体肢体、经络、肌肉,致筋骨、关节、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痛风的中医病因
1、素体阳盛,脏腑蕴毒
脏腑积热是形成毒邪攻入骨节的先决条件,积热日久,热郁为毒是发生痛风病的根本原因。
2、湿热浊毒,流注关节
湿热浊毒,根于脾胃,流滞经脉,壅闭经络,流注关节;若正虚邪恋,湿毒不去,循经窜络,附于骨节,形成痰核,坚硬如石。所以湿热浊毒是形成痛风石的主要原因。
中医治疗痛风的偏方
主要可从痛风病发的不同阶段及症状表现入手。
其一、急性发作期:病人发热、头痛、关节明显红肿、胀痛,证属风湿热痹。治宜清热利湿、祛风通络。方用四妙散加味汤。
其二、真寒假热型:关节红肿、疼痛,口渴不欲饮,苔白兼黄,脉洪无力。方用六味地黄汤,以滋阴补肾、清利湿热;加桂枝、刨附片以温经通脉散寒;加木瓜、川牛膝以活血舒筋通络佐以引药下行。
其三、慢性期:关节疼痛,反复发作,灼热明显减轻,关节僵硬、畸形,活动受限。治宜调理气血,补益肝肾,酌加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疗法,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其四、痛风石瘘证:其属久病气衰,阴寒内积、寒阻血凝、肌肤失养、破溃成瘘。治以济生肾气丸内服,每次1丸,每日2次,外敷回阳玉龙膏,以暖血生肌;以干姜、肉桂、草乌、南星化寒痰,活死肌;以赤芍、白芷散滞血,生肌肉。
痛风的日常保健
对于痛风的治疗,除了节制日常饮食之外,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简单的方法。
食材:车厘子、东北心里美红萝卜、土豆各等量。
操作方法:车厘子去核,萝卜,土豆切成丁,榨汁,榨汁速度要快。车厘子和土豆都容易变黑。不要加水。榨汁去渣,装瓶放冰箱。
每天三次,空腹服用,一次ml。一般当天疼痛会消失。一个星期尿酸会下降。这个方法简单管用。
另外,对于急性发作导致的关节疼痛,常规的处理办法是在患处刺血,怕痛者,可以用土豆泥贴敷(可以内服硝苯地平(这个药是降压药,被用来止痛,效果也很不错的)),这种方法也能快速缓解痛风急性发作导致的疼痛。
休闲时光亲,温馨提示:有时间多去保养自己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