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痛风最有效的3种方法

中医认为,脾肾不足、湿热内生是痛风发病的中医基本病机,临证时,灵活运用滋肾健脾清利的治疗方法,常获良效。所以中医痛风经常使用的滋肾、健脾、清利治则。

滋阴益肾。脾肾不足是痛风发生的主要病机。肾藏精,精化气,气属阳,精属阴,所谓阴精、阳气也。肾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其华在发,为作强之官。肾之阴精不足,或可见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耳鸣盗汗、须发早白等表现,若阴损及阳,气化不利,又可见腰膝冷痛、小便清长等。

针对此病机,治疗采用滋阴益肾法,在组方时使用女贞子、墨旱莲滋阴益肾,化生肾精,精又能化气,使气化有力,维持脏腑正常生理功能。

健脾除湿。脾主运化水谷及水湿,主生血升清,主四肢肌肉。脾虚湿盛,或可见脘腹胀满、腹泻便溏、纳谷不馨、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等表现。故治疗上当予健脾除湿之法。

基本组方选取以下几味药材:生薏仁,甘淡微寒,入脾、肾经,具有很好的除湿健脾之效,痛风属痹证范畴,而薏苡仁又兼有除痹之功。晚蚕沙,性温味甘,入肝、脾、胃经,有燥湿和胃、助脾升清之用,此外,针对痛风关节疼痛症状,蚕沙兼有活血定痛之效;

清热利湿。脾肾不足,导致湿浊热毒内生;湿浊热毒内生,又加剧脾肾损伤。虽已采用滋阴益肾、健脾除湿之法增强脾肾功能,减少湿浊热毒内蕴,然而仅限于此是不够的,还应将已生成之湿浊热毒清利于体外。

基本组方选用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选用甘寒知母清热泻火,滋肾润燥以防伤阴;秦皮,味苦性涩而坚,能收敛走散之精气,故秦皮与黄柏共用以清热燥湿,兼助收敛肾中精气;石韦性凉,利尿通淋,可引湿热同归小便中,使邪出有路;川牛膝配合石韦利水通淋、引热下行,又能补肾,同时牛膝也充当引经报使药,可谓一药多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bans.com/tfss/86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