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痛风”,很多人痛风者都有很深的体会,痛风发作时,让人疼痛难忍。
痛风被称为“富贵病”,也是继“三高”后的“第四高”,即血尿酸高。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是因嘌呤代谢长期紊乱,导致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引发痛风石、关节红肿、疼痛等一种病。
痛风不是“突然”得的,其诊断标准是有没有尿酸盐结晶。
正常情况下,身体内的尿酸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自身代谢产生的产物,二是食物摄取。而食物摄入导致的尿酸升高是可控的。
但受不良习惯的长期影响,很多人体内血尿酸水平会升高,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也不会有人去在意是否会得痛风,而出现关节红肿、疼痛时,说明血液中尿酸水平太高了,或已形成了尿酸盐结晶,甚至是痛风石。一旦确诊有尿酸盐结晶,就能确诊是痛风。
提醒:3个习惯不改,尿酸会“居高不下”
习惯一:长期喝酒
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进入体内主要经肝脏代谢,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而肝脏也是尿酸合成的重要场所。若长期喝酒会使肝脏受损,从而对尿酸的合成也会有影响。此外,酒精会使血乳酸升高,而乳酸会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从而导致血尿酸升高。
而酒类中的啤酒可提供嘌呤原料,喝啤酒会使大量高嘌呤食物摄入,也会增加血尿酸水平。
习惯二:暴饮暴食
饥一顿、饱一顿,或一次性吃很多,会增加胃肠道的消化负担,也会增加肝脏的解毒负担。
当人在饥饿时,对任何食物都会有很大的欲望,尤其是大鱼大肉、各类海鲜等高嘌呤食物,如果长期暴饮暴食,会使体内血尿酸水平异常,影响其代谢。若时间久了,会诱发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再不控制饮食就可能会导致痛风发作。
习惯三:关节着凉
很多痛风者都有个体会,冬季更容易痛风发作,除了饮食方面的原因,与气温也有很大关系。
正常来说,低温容易使血尿酸沉淀成结晶,从而刺激关节发生炎症,这时痛风就可能发作了。在冬季穿得太少,或夏季长时间呆在空调屋内,会使关节着凉,这样会增加痛风的发生。
控制尿酸,预防痛风发作,平日里3样食物也要控制!
1,海鲜
大部分海鲜都属于高嘌呤食物,如沙丁鱼、多春鱼、海参、生蚝、鱿鱼等,不论是否有痛风,都应控制海鲜的摄入,尤其是有痛风家族史的人。
2,动物内脏
常吃的动物内脏也属于高嘌呤食物,如猪肝、猪肠、牛肝等,所以,平时这类食物也要控制。
此外,动物内脏又被称为“废弃物”,相对来说,肉更有营养。但要强调一点,吃的肉一定要经过检疫合格后食用,不可食用野生动物。
3,部分调味料
很多调味料中含嘌呤成分比较高,如蚝油、鲍鱼汁、海鲜酱、香菇酱等,这些调味料多是一些动物、海鲜等经过提炼、浓缩加工后的成品,所以,嘌呤含量会高一些。
控制好尿酸,平时做菜时,尽量少吃高嘌呤的调味料,以免短时间内使尿酸迅速升高。
名医档案张永中
著名老中医副主任医师现任御仁堂中医药研究院特聘专家
重庆骨科学会成员,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在骨科专业领域已从事10余年,擅长运用中医调理痛风、风湿等骨科疾病,曾组织领导痛风、风湿骨病科研组成员研制出独特的痛风治疗方法,为广大痛风、风湿患者解除了痛苦、取得满意疗效。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痛风、风湿病的研讨会。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联盟常务委员。在全国级省市级杂志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相关科研项目4项。
擅长领域:擅长运用中医治疗痛风、风湿、类风湿、腰椎间盘突出、痛风石、尿酸高、原发性痛风、继发性痛风、髌骨骨折、痛风关节炎、高尿酸血症等骨科疾病。
祝大家身体健康!天天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