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痛风后大家都知道需要忌口,但是在生活中仍然容易走入误区。即使是有的患者明明知道痛风需要忌口,但为了满足自己的口福,还是不得不向美食低头,导致痛风的急性发作。对此,医院傅警龙院长提醒各位风友,一定要走出痛风饮食的这四大误区,否则会加重痛风发作!
误区一:吃得越少就越好得了痛风不等于要少吃,而是要「合理的吃」!
有些患者得知暴饮暴食会引起痛风发作之后,便采取了节食的方法,认为吃得越少就越好,其实不然。
在痛风急性发作期,的确有很多高嘌呤的食物需要避免。但是在间歇期还是提倡均衡饮食,高嘌呤的食物少吃,而不是吃得越少越好。当机体摄入能量不足时,只能通过燃烧体内原有的「脂肪」来获取能量,脂肪代谢所产生的大量酮体容易阻止尿酸从肾小管排泄,从而导致尿酸水平增高,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
误区二:痛风就要禁食海产品海产品是我们生活必不可缺少的食物,海产品的适当摄入对痛风患者是有好处的。因为海产品中通常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海蜇、海参、海藻、海带都是比较低的嘌呤食物。
建议:痛风患者不应该全然忌食海产品,患病者也是可以饱口福的,但要根据海产品嘌呤含量而定。
误区三:只要不吃肉痛风就不发作不吃肉痛风也可能发作。很多痛风患者认为饮食中只要不摄入肉类,痛风就不会发作。这是十分错误的观念,因为酒类也是引起痛风的一大因素。此外,痛风本身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忌口对降低尿酸的作用有限,关节处沉积的尿酸盐结晶是痛风发作的主要原因。
当然这不等于痛风就不用忌口了,因为短期内尿酸水平的急剧波动也容易诱使痛风发作。大口喝啤酒、大口吃烧烤后痛风发作,也是很多痛风患者有过的经历。
误区四:痛风患者不能吃粗粮首先,并不是所有的粗粮嘌呤含量都高。根据书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数据,每克小麦面粉嘌呤含量为17.1毫克,而等量小麦嘌呤含量为12.1克,芋头嘌呤含量为10.1克,高粱嘌呤含量为9.7克。所以小麦、芋头、高粱、玉米、小米、土豆、荸荠、红薯等粗粮痛风病人是可以吃的。
以下是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数据:
从以上数据来看,很多日常的粗粮如小米、玉米、高粱、芋头、土豆、荸荠、红薯中的嘌呤含量并不高,甚至远低于精白米和精白面。白米饭、面条都能放心吃,嘌呤含量更低的粗粮当然也能吃啦。
傅警龙院长提醒:痛风治疗的关键,除了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控制,更重要的是人体内在体质的调摄,尤其是脾肾功能的调理,脾能运湿,肾能燥湿,只有脾肾功能正常,才能更好的运化水谷精微,分清泌浊,才能及时的将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生活6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