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五脏中的“将军之官”,每天都在不间断地工作,肝一旦垮了,身体也就慢慢垮了。
肝不好,多半都是“作”的,很多人都觉得是烟酒惹的祸,殊不知,生活中有一种食物才是罪魁祸首,而且很多人现在还在吃!
肝硬化的“祸首”被揪出,这种水果别再吃了!
老一辈有个传统美德——勤俭节约。
衣服破了,补一补再穿;东西坏了,修一修再用;水果发霉了,削一削再吃。
问题就出在,发霉的水果!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个做法,把发霉的水果坏掉的部分剜掉,吃掉看起来很干净卫生的部分。
大错特错!水果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发霉后会产生有害的微生物和霉菌,它们会像癌细胞一样扩散到水果的每个地方,也就是说看起来没坏的部分其实也布满细菌!
尤其是一种叫黄曲霉毒素的极强剧毒物质。其中的黄曲霉毒素B1,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钾的10倍,对肝脏组织的破坏性极强。
有研究表明,这种物质摄入1毫克就可能致癌,一次性摄入20毫克就能致命!
所以,吃发霉的水果相当于在吃“毒”,求求大家以后别用生命节俭!
除了发霉的水果,霉变玉米、花生、瓜子、豆类,长时间泡发的木耳等都不可食用,还有家里的筷子、案板发霉,请及时更换。
总之,要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发霉了就扔掉!!!
肯定有人说,吃了十几年了也没毛病啊!
别忘了,肝被称为“哑巴器官”,一发病往往都是晚期,虽然肝病隐匿,但也有迹可循,如果你足够细心,通过脸上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
肝好不好,看“脸”就知道
1、脸色发黑
正常情况下,肝脏中具有一定铁质储存量。但肝脏细胞受到损坏时,铁质就会从肝脏流到血管当中,造成脸色发黑。男性以及闭经的女性,比较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2、眼白发黄
眼白发黄混浊,多是因为黄疸,这是肝不好常见的表现,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胆红素升高所致。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
3、年龄不大,黄褐斑不少
肝本身藏血,并清洁、温暖血液。如果,气血在肝内得不到温暖,血中的气生发不出来,气血就失去了欢畅流动的能力,就会向下陷,凝结成瘀血。气滞血瘀,阻塞经脉,导致血气不能达到面部,内毒也无法正常排出体外,最终形成黄褐斑。
如果一段时间你出现以上这些变化,很可能是肝脏发出的“求救信号”,建议去查查肝。
轻微肝病到肝癌其实也就一步之遥,不想患病才后悔,平时的养护很重要。
坚持做到这4点,肝癌绕道走
1、揉地筋
肝主筋,调筋就是养肝!
道家有句话“地筋隐于足”,把脚翻起来会出现一条硬筋,这里就是地筋,实际上这根筋是循行到肝经上的。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买一根擀面杖放在地上,看电视、闲暇时,都可以用脚踩在上面滚动。等到这根筋柔软了,你的肝也就软了!
2、闭目养肝
肝主目,用眼疲劳也会导致肝火上行,所以平时要多保护眼睛,也是在间接保护肝脏。
用眼疲劳的话,闭眼睛就能很好地达到养肝明目的功效。闭目,降气,食指轻压眼睑,微微揉搓到眼珠发热、发胀,便觉得燥怒平息。
3、不熬夜
睡眠过程中,人体会进入自我修复模式,经常熬夜既能导致睡眠不足,身体抵抗力下降,又会影响肝脏夜间的自我修复。
4、少发脾气
肝主疏泄,暴脾气、抑郁都会导致肝火旺盛,你可以明显感觉到生气的时候,肝区会憋闷,甚至有点疼痛,长此以往,感就会一天比一天差。所以保持平和的心态,少生气真的很重要。
养肝就是养命,肝不好的人,白开水里加点它!
中医养肝,主要讲究食疗,喝水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保健方式,不仅可以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还有利于消化吸收和排除废物,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而加上这几种养肝护肝的食材,在补水的同时,养肝护肝效果也会翻倍~
菊花:可以有效祛肝火,降低肝火的旺盛,增强肝功能;
决明子:促进肝脏毒素代谢,清理肝部垃圾;
金银花:疏通肝气堵塞,通肠便;
牛蒡根:温补受损肝脏,促进肝部健康;
桂花:减少口腔异味,减轻肝脏受损带来的口苦、口干等异味。
这5种食材都是中医常用的养肝方,平时喝水的时候加一些,可以降低肝部的损伤,有利于肝部健康。
特别提醒:肝不好的人切忌喝浓茶,平时多喝喝清淡的花草茶就很不错。
高尿酸是拖出来的,晚上坚持“两多两不要”,痛风不来烦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