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约万。儿童肥胖既是一种独立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也是儿童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脂肪肝及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控制儿童肥胖发展的同时,不能影响儿童身高、体重的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儿童体重和代谢状态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部分儿童在青春期肥胖程度会出现减轻或缓解,因此,把握治疗的指征以避免过度治疗亦十分关键。区分代谢健康型肥胖及代谢异常型肥胖有助于肥胖儿童管理。一、代谢健康型肥胖(metabolicallyhealthyobesity,MHO)1、依据BMI诊断肥胖BMI≥95百分位数(同年龄同性别,适用年龄≥2岁)。2、符合下列所有项收缩压<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血压的第90百分位数(P90)和舒张压<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血压的P90;甘油三酯<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1.03mmol/L;空腹血糖<5.6mmol/L;二、代谢异常型肥胖(metabolicallyunhealthyobesity,MUO)MUO指在肥胖的基础上合并至少一项代谢异常(异常因素包括血压升高、血糖异常、血脂异常及存在胰岛素抵抗),是儿童期肥胖治疗的关键点。三、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筛查MUO的建议基于国内研究结论和流行特征提出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筛查MUO的建议:建议对所有儿童青少年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定期检查身高、体重,最大程度上使儿童青少年在合理的生长速率上成长。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采用不同的肥胖筛查策略。1、年龄<2岁儿童该年龄段由保健医生定期监测婴幼儿肥胖程度(按照国家规定的婴幼儿体检时间表进行体格发育监测)。发现婴幼儿体重指数在短期内异常快速增长并超过标准生长曲线,医院儿科及时筛查与肥胖表型相关的遗传性或内分泌疾病。2、2岁≤年龄<6岁儿童该年龄段肥胖儿童由保健医生询问病史及进行体格检查,如患儿伴随智力发育异常、先天畸形、生长发育迟缓、头疼、视野缺损、黑棘皮、紫纹等临床表现,医院就诊,筛查继发性肥胖。如无以上临床表现,由保健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筛查有无生活方式或心理、睡眠等因素引起的肥胖,由保健医生定期监测肥胖程度,如肥胖程度持续增加,医院就诊,筛查继发性肥胖。根据研究证据和儿童慢性病发病特征,结合社会保障情况,规定儿童连续两年以上BMI超过90%的同龄同性别儿童时属于体重超标,当超过95%的同龄同性别儿童属于严重超标,需要在初级卫生保健机构定期筛查跟踪,及时发现并矫正不当喂养和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儿童肥胖。3、6岁≤年龄<10岁儿童根据研究证据和儿童慢性病发病特征,结合社会保障情况,规定儿童连续两年以上BMI超过90%的同龄同性别儿童时就属于体重超标,当超过95%的同龄同性别儿童属于严重超标,该年龄段肥胖儿童由初级保健医生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如患儿伴随智力发育异常、先天畸形、生长发育迟缓、头疼、视野缺损、黑棘皮、紫纹、矮小、后发际低、颈蹼、第二性征发育异常等表现,医院就诊,筛查继发性肥胖。如无以上临床表现,由保健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筛查有无生活方式或心理、睡眠等因素引起的肥胖或超重,由保健医生定期监测肥胖程度,及时教育和提醒家长纠正这些不良因素。如肥胖程度持续快速增加,医院就诊,筛查继发性肥胖。4、10岁≤年龄<18岁该年龄段儿童青少年出现代谢异常,成人后出现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增高,故须对体重持续超标者,建议筛查MUO,每年筛查1次。筛查指标及MUO判定标准:高血糖:空腹血糖≥5.6mmol/L;高血压:收缩压≥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血压的P90或舒张压≥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血压的P9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highdensityliporoteincholesterol,HDL-C)<1.03mmol/L;高甘油三酯≥1.7mmol/L。如果发现以上任何一项检查达到上述MUO诊断标准,均需转诊儿科或者内分泌科就诊,进一步诊断治疗,及时纠正代谢紊乱。以后坚持每年一次的随诊。儿童肥胖的筛查和管理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窗口前移的关键措施,也是保障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中之重。值得保健、教育、卫生机构以及家长高度重视,全面配合,尽一切努力把儿童青少年肥胖控制在早期,得以有效管理,保障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3-17岁男童年龄别及身高别的血压参照标准3-17岁女童年龄别及身高别的血压参照标准推荐阅读育儿基础:小儿喘息(一)育儿基础:小儿喘息(二)小于6岁儿童喘息育儿基础:生长发育身高发育的四个阶段育儿基础:小儿慢性咳嗽(七)鼻窦炎育儿基础:小儿慢性咳嗽(八)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哮喘宝典-定量气雾剂+储物罐使用方法育儿基础:食物不良反应之一牛奶相关症状评分(CoMiSS)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管理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想了解学习更多......医院儿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bans.com/tfjc/7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