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要警惕一种疾病——“龙虾病”↓
“龙虾病”损害肾脏,甚至危及生命
此前,安徽芜湖的翟女士在家门口菜场买了一斤青壳小龙虾。按照步骤清理干净小龙虾后,翟女士做了一顿红烧小龙虾。可没想到,不久她就感觉身体出现了严重不适:颈部胀痛,后背胀痛,大腿也胀痛。家人医院,而医院的初步化验结果让大家大吃一惊。“肌酸激酶反映肌肉损伤的一个指标,正常指标是以下,翟女士刚进院是多,之后查的有多。”也就是说超标40多倍。医生说,肌酸激酶指标高最大的影响就是对肝脏肾脏器官的伤害。最严重的并发症会造成肾衰竭,需要通过血液透析来治疗,幸好翟女士送院及时,肾功能损伤降到比较低的程度。医生表示,因为翟女士既往也没有什么病史,也没有服药史,所以初步考虑还是吃有问题的龙虾引起的“龙虾病”(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什么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龙虾病”也称“哈夫病”,其实就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中毒者先会出现肌肉酸痛、肿胀,接着可能有发热、全身乏力等较大的反应。还有个显著的特征是,患者的尿液呈酱油色。这是因为,部分患者会出现急性肾衰竭,对肾脏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除了表面症状外,“龙虾病”会导致人体肌肉细胞里的肌红蛋白溜到血液里去,被破坏的肌肉细胞会分泌出大量的钾,进入血液中会引起高钾血症,严重时可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首次发生哈夫病以来,各国对该病的原因作了探讨,均没有发现确切的病因。那么,究竟如何安全食用小龙虾?
不要过季
小龙虾属于时令性食物,通常养殖小龙虾的上市季节在4-7月间。如果错过小龙虾的上市季节,但餐馆还在供应小龙虾,这时吃到的小龙虾有可能是来路不明的,或者是不新鲜的,小龙虾的品质无法得到保证,所以要尽量少吃过季的小龙虾。
不要过量
小龙虾虽然美味,但属于高蛋白食物,不宜大量食用。对于尿酸较高、过敏人群,食用大量小龙虾会增加痛风、过敏的风险。
不吃虾头和虾黄
大家爱吃的虾黄多集中在虾头,而小龙虾的头部容易吸附蓄积重金属、毒素及细菌等污染物,所以最好不要吃虾黄。有调查显示,吃小龙虾的虾头会增加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风险。建议大家只吃小龙虾尾部的肉。
高温烹煮
在食用小龙虾时,要将其彻底煮熟。在温度和烹制时长足够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将小龙虾中的寄生虫杀死。
△做到这三步,让你愉快吃小龙虾(央视频号:北京卫视养生堂)还有一些关于小龙虾的的帖子在网上热传,看得大家是望“虾”却步……如何辨明真假?专家给出解答↓说法一:小龙虾是虫不是虾?
真相:小龙虾真的是虾,不是虫。它也称红色沼泽螯虾或克氏原螯虾,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
说法二:小龙虾携带大量毒素?
真相:小龙虾能够适应各种污染环境,得益于它良好的排毒减毒机制,所以它的体内污染物含量并不一定超标。小龙虾能把重金属转移到外壳,然后通过不断蜕皮把毒素转移出体内,这正是它可以耐受重金属污染的原因之一。目前研究显示,重金属大多集中在虾鳃,内脏和虾壳中。对于吃虾肉的我们来说,重金属中毒的可能性较小。
此外,寄生虫的问题无需过多担心。诸如虾、蟹、鱼、贝等水生生物都会多少携带寄生虫,要想预防感染寄生虫,高温煮食就可以解决后顾之忧。
说法三:市场上没有小龙虾专业养殖户?
真相:小龙虾在世界各地都有养殖,近年来在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养殖品种,小龙虾养殖已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人工养小龙虾有虾稻连作、种草养虾、虾蟹混养、湖泊人工放养等模式,使用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养殖标准。水体条件越好,小龙虾的个头越大,卖的价钱也越高。当下,小龙虾大多是人工养殖,生长环境可控。
说法四:水越脏小龙虾长得越好?
真相:小龙虾并不喜欢污水。因为河道本身环境比较差,所以小龙虾只能选择在污水中生存。不过小龙虾比鱼、蟹等耐受性要强,能适应污浊的环境。小龙虾体内富含虾青素,虾青素是一种高效的天然抗氧化剂,让小龙虾可以抵御住污水的恶劣环境,在污水中生存很长时间。
小龙虾可以吃但注意要用正确的打开方式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