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虽然痛风病如今早已“平民化”,但有关痛风的常识却并没有广泛普及,今天就来说说痛风饮食的误区有什么。
《化芊中医》辩证治疗:1.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及更年期综合症。2.心脑血管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脑梗等。3.肠胃病: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黏膜白斑、胃溃疡、食道返流性胃炎、结肠炎、结肠溃疡等。4.妇科病:月经不调、不孕症、多囊卵巢及慢性炎症、气血不足等。5.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痤疮等。6:颈肩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关节炎等。
刘化芊:中医主任医师;山西省营养协会顾问、首席专家大家都知道痛风得忌口,
吃错了尿酸容易高、痛风容易发作。
而实践中,
很多朋友却常掉坑里,
要么吃得像和尚,
要么忌口不到位。
虽然大家都知道高嘌呤饮食是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诱因,但如何避免高嘌呤饮食、降低尿酸水平,还存在着种种误区,比如:“少吃点肉就行,喝点瘦肉汤没关系”,“限制嘌呤的摄入就行了""吃点糖’没关系”……真的是这样吗?
一喝点肉汤没关系
喝肉汤比吃肉更容易引起痛风。
很多患者都有一个认识误区,那就是只要不吃肉就行了,喝点肉汤没关系,而且喝汤比吃肉营养价值更高。其实这其中存在着两重误区。
首先,汤或肉汁的营养成分并非比肉高。相反,一锅煲了两个小时以上的瘦肉汤,汤的蛋白质含量仅为肉的5%左右,95%的营养成分留在“肉渣”里;
其次,嘌呤易溶于水,所以汤或肉汁里的嘌呤很亮是很高的。对许多广东的痛风病友而言,“爱心汤”中的嘌呤含量,为高尿酸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果在缓解期,痛风病友可适当进食肉类,增加蛋白质摄入,比如,牛奶和鸡蛋所含嘌呤就极少,是痛风患者补充蛋白质的上好佳品。但是要注意的是,煲汤或拿肉做菜时,应养成将肉焯水的习惯,因为这样可以将肉中的部分嘌呤去掉。
二吃点“糖”没关系
一定要控制糖摄入量!
“限制嘌呤的摄入可以降低尿酸水平”已经渐成一种常识,然而,另一个导致尿酸水平上升的因素却经常被忽视,那就是果糖的摄入。很多痛风病友认为,在饮食中只要限制嘌呤的摄入就行了,吃点“糖”没关系。
而近40年来,因为果糖作为甜味剂被广泛应用于软饮料、冰激凌的生产,人们对果糖的摄入急剧增加,与之相应,痛风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
研究显示,果糖摄入可促进嘌呤降解成尿酸,减少肾脏尿酸排泄,从而升高尿酸水平,诱发痛风急性发作或导致尿酸结晶在体内沉积。因此,对痛风患者单纯强调限制嘌呤摄入,而不限制果糖摄入,是达不到减少痛风发作的目的的。
三绝不能吃豆制品
豆制品不是完全不能吃
在嘌呤的含量表中,黄豆、黑豆等豆类的确是属于含嘌呤较高的食物。比如,克黄豆中就含有.5毫克嘌呤。因此,许多痛风患者“望豆生畏”。甚至有很多医生也郑重警告病人绝对不要吃豆腐和豆浆。
但是众所周知,患上痛风的人大多是经常大鱼大肉、喜欢吃海鲜和河鲜的人,而素食主义者很少发生痛风。而素食主义者吃的菜,比如素鸡、素火腿,大多都是由大豆制作而成,为什么他们的嘌呤并不高呢?
这是因为在大豆制作成豆腐、豆干、素食的过程中,大量嘌呤会随之而流失,所以,豆制品中的嘌呤含量很少。而且,豆腐中的蛋白质有利于促进尿酸盐的排泄,是痛风病人饮食中很好的蛋白来源。
那豆浆能喝吗?豆浆在制作过程中,嘌呤含量的确基本上没有损失。但是,一杯豆浆的嘌呤总量是不多的,因为一杯浓豆浆所用黄豆也就20克,所含的嘌呤约为38毫克,相当于25克瘦肉中所含的嘌呤。
如果喝的是五谷豆浆,嘌呤含量还要少得多。所以,喜欢喝豆浆的痛风病友,在痛风缓解期,喝一杯豆浆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要注意,在喝豆浆的同时,相应减少肉类的重量。
只要控制好一天食物中的嘌呤总量,适量食用豆浆和豆制品来替代肉类,是有益健康的食物选择。但是,肾功能减退者需限制豆制品的摄入量。
四喝点小酒也无妨
痛风不能沾酒!
酒精是诱发痛风的重要因素之一。酒精在体内会生成乳酸,抑制尿酸代谢;酒精代谢时还会消耗大量的水分。这些原因都会引起尿酸升高,诱发痛风。
其中,啤酒和白酒的诱发作用最强,除酒精外,还含有较高浓度的嘌呤或是在体内会代谢为尿酸的物质。
至于大家最关心的红酒,目前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痛风医生保守建议,尽量不喝。
五吃得越少越好
得了痛风不等于「吃的像和尚」,而要「合理地吃」!
有些病友得知暴饮暴食会引起痛风发作之后,便采取了节食的方法,认为吃得越少就越好,其实不然。
在痛风的急性期,的确有很多高嘌呤食物需要避免。但是在缓解期还是提倡均衡饮食,高嘌呤的食物少吃,而不是吃得越少越好。
当身体摄入能量不足时,只能通过燃烧体内的「脂肪」来获取能量,脂肪代谢所产生的大量酮体容易抑制尿酸排泄,从而导致尿酸水平增高,诱发痛风。
出诊~芊芝堂中医太原一店(劲松北路店):
刘化芊每周三、周四、周五出诊;
王美琴每周一出诊,主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疑难杂症。
王永宏每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出诊,主治颈、肩、腰、腿痛。
—、(刘化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