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戴冽,赵岩,李长贵整理者:金银姬
一、痛风的饮食治疗进展(医院戴冽)
饮食对痛风的不利影响:食物中的嘌呤通过增加血尿酸的负荷从而导致尿酸盐晶体形成促进痛风发作。某些食物通过竞争尿酸从肾脏内排泄,从而导致血清尿酸浓度增加。促进胰岛素抵抗的发生,间接减少尿酸的排泄。痛风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有:调整生活方式(饮食控制为核心,减少饮酒尤其是啤酒,肥胖者减轻体重),控制相关伴发病及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和吸烟。饮食控制是痛风非药物治疗的核心。其目的为降低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急性发作,促进及保持理想的健康状态,预防及恰当管理痛风患者的并发症。理念更新:既往以低嘌呤饮食为主;新近研究发现严格的低嘌呤饮食降尿酸效果有限。一些高嘌呤含量的食物并不增加血尿酸,如富含嘌呤的蔬菜、豆制品。而一些低嘌呤含量的食品对痛风也存在危害,如富含果糖的水果及饮料。饮食对痛风的影响:传统的危险因素:内脏、红肉、海鲜、啤酒、烈酒及利尿剂;新发现的危险因素:富含果糖或甜味的饮料、果汁、富含糖成分的水果;潜在保护因素:奶制品、豆制品、蔬菜、维生素C;中性因素:总蛋白质的摄入、含嘌呤丰富的蔬菜。饮食控制不只是低嘌呤;重视新发现的危险因素-果糖;不同食物的影响不同,对待态度也不同:避免、限制、鼓励;饮食控制重要,但不能代替降尿酸药物治疗。
二、痛风的药物治疗(医院赵岩)
首先回顾了人们对痛风认识的发展史、药物治疗史,介绍了以下两类药物在治疗痛风过程中的角色:抗炎治疗-缓解痛风发作、预防发作;降尿酸药物-长期根治痛风的根本。然后详细介绍了各类药物在治疗痛风过程中的用药原则,并强调快速达标在短期内会增加痛风发作。提出降尿酸治疗的目标:血尿酸小于等于6mg/dl,消除体内尿酸盐结晶,缩小甚至化解痛风石,减少甚至终止痛风发作,防止关节结构改变。关于中国常用降尿酸药物的使用方法,如非布司他,是一种新型的非嘌呤类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被FDA批准用于治疗痛风的新药。该药物的优势是主要经肝脏代谢,肝肾双通道排泄,极少以原形经肾脏排泄。对轻中度慢性肾脏病(CKD,GFR30-90ml/min/1.73m2)(2期和3期)不需调整剂量,对严重CKD(4期和5期),目前尚无研究数据。但是它对于别嘌呤醇过敏和肾脏病患者最有价值,而且比mg/d别嘌醇达标率更高。
三、痛风患者的管理(医院李长贵)
1.痛风患者管理的重要性
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加强痛风患者的管理,不但能有效的缓解痛风患者的压力,而且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达标率,降低痛风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
2.痛风患者管理目标
痛风科学知识的普及:通过规范的管理,使患者了解疾病的诱因、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2.通过规范的管理,使患者熟练掌握科学的痛风饮食、运动等基本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长期依从性:通过规范的管理,使患者了解痛风治疗的长期性和必要性。通过规范的管理,使患者正确认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增进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对治疗的长期依从性。提高治疗水平:通过规范的患者的管理:降低急性痛风的发生率;降低痛风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
3.痛风患者的院内和院外管理
痛风患者的院内管理:痛风专病门诊:挂号,问卷登记,集中采血,病历书写,候诊,生化检测,就诊,数据入库;住院患者管理:医师开住院证,通知入院准备中心,持医卡通办理住院手续,护士站报到,基本检查,医师问诊查体,医嘱录入,入院患者教育
4.痛风患者的数字化管理:包括生物样本数据库,教育网络,智慧医疗系统
5.痛风患者管理效果的评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