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专家1个方法教你通通排光睡眠好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早上感到各种不适,关节疼痛、口干口苦、脸色发黄、皮肤发痒、手脚发凉、睡眠不好...,都是因为身体内有“寒湿”!

“湿气乃万恶之源”,在致病的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根据专业数据显示:种疾病是因为顽固性湿气引发,失眠、口臭、长痘、湿疹、关节炎、肠胃不适…

吹空调,吃冰冷食物

饮食不节、居处潮湿

都是加重人体内湿寒的元凶

如不能及时排出

就会困在你的身体里从而造成隐患

“十个女人九个湿”

天一冷身体不适更加明显

湿气重引发身体余种疾病

如何科学正确预防、治疗湿邪引起的失眠、风湿、类风湿、脾胃病、皮肤病等难缠疾病呢?为此,今天我们邀请到北京医院针灸二区逯俭主任为我们答疑解惑!

▲逯俭主任受邀做客北京卫视《养生堂》

北京医院针灸二区主任

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针灸副主任医师

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温病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副会长

国医大师路志正、国家级名老中医

首都国医名师张炳厚、高忠英、刘景源教授入室弟子

从医30余年,以中医理论指导临床,注重辨证论治,用药以轻灵见长,针灸处方以君臣佐使取穴,擅长针药结合治疗脾胃病、失眠、皮肤病、偏头痛、咳嗽、过敏性鼻炎、风湿、类风湿、痛经、妇科、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风等各科疑难杂症。

逯俭主任参加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

逯俭教授

北京医院

逯主任提示:身体湿气加重,绝非一朝一夕,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这几类人群:有失眠、荨麻疹、湿疹、风湿类风湿、脾胃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的人群。所以这类人群更要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恶性发展。

疫情高发期间,为避免交叉感染又可以高效解决患者看病问题,今天专家为大家开通了远程视频沟通病情服务,所有咨询患者均享受以下绿色诊疗服务:

①随时随地咨询专家服务;

②享受与专家一对一诊疗服务;

温馨提示:由于咨询患者较多,提交您的健康问题之后,请耐心等待,专家团队会一一联系您、为您解答!

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

湿毒的5个等级

①一级湿毒:在表皮

症状:皮肤骚痒,长湿疹,头脸油腻、长痘。

②二级湿毒:在肌肉

症状:酸,困,累,乏,如肩颈肥厚,酸困,腰酸,乏力。

③三级湿毒:在骨骼,即是骨寒湿,俗称风湿。

症状:肩周炎,肩痛,颈椎劳损,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关节就痛。

④四级湿毒:在脏腑(子宫、卵巢、脾胃、肺)

症状:脾胃虚弱,便秘,多痰,妇科炎症。

⑤五级湿毒:在身上(肿瘤)切了又长,长了又切。

中医理论认为脾主水液代谢,如果脾胃虚弱水液代谢失常,水液停留在体内就会形成湿邪。脾脏喜燥恶湿,所以如果体内湿邪偏盛,容易妨碍脾的运化功能。

脾主运化,是“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功能正常与否,是保证人体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时中医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由此可见脾胃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脾胃不和很常见,它不仅会影响食欲,还会影响到睡眠、情绪,时间一长,还可能会导致器官出现病变,引发功能性便秘、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发生。

洪某,女,56岁,有胃病10年,几个月前因与他人发生口角而发生胃脘痛,甚至连及两胁,曾做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曾服用中西药治疗,病情时轻时重,反复无常,迁延至今未愈。诊见患者胃脘部痞闷胀痛,连及两胁,作止无常,嗳气频作,纳差。患者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此乃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之证,治则疏肝解郁,和胃理气。投以疏肝理气汤,服用3剂,疼痛减轻,仍食欲不振。加神曲、麦芽,再进6剂,诸症悉平。为巩固疗效,又嘱服香砂养胃丸调理善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调理脾胃的穴位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中医认为,当人体心肾之间的阴阳水火平衡关系失调时,就会出现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等症状,判断自己是否失眠,可依据眠时间不足,或睡得不深,分为以下三种:

1、起始失眠:是入睡困难,要到很晚才能睡着,多由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引起;

2、间断失眠:睡不宁静,容易惊醒,常有噩梦,中年人脾胃不好,消化不良,常易发生这种情况;

3、终点失眠:容易入睡,但半夜醒来后睡不着了,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硬化、精神抑郁症患者,常有这类失眠;

张某某,女性,30岁,睡眠欠佳十余天,入睡困难、眠浅易醒,偶尔有心慌、心悸,劳累以后症状就明显,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同时盗汗比较明显,是肝血不足的表现,因为肝血不足,心神失养,从而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症状。盗汗明显说明是阴血不足。情绪平时急躁,难以自控。综合所有情况来看,这个病人应该是气血不足,需要益气养血安神。

主要以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方剂为主,调理1个月后,失眠症状明显改善,心慌心悸症状减轻。

逯主任特别提示:现在很多人直接买酸枣仁调理失眠,酸枣仁缓解失眠的效果是很好的,但是一定要注意服用方法,在古代记载,生酸枣仁,是促进醒的,适用于爱睡、不爱醒的人,吃了可以让人醒。炒酸枣仁是助眠的,主要功效以滋补为主,如果是舌苔厚腻,或者是舌红,脾气急躁易怒、口干口苦,这类人不建议用酸枣仁。一定要找好自己的适用症。

温馨提示:失眠情况不同,调理方式也不同,具体该如何调理,可以向逯俭主任提问,文末有详细介绍。

古人讲“见皮休治皮”。皮肤病的发作部位在皮肤,但根本原因却是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失衡。若执着于治疗皮肤,是治标未治本。

因夏季天气闷热,出汗多,同时很多人贪凉,容易出现湿疹、荨麻疹、皮炎等皮肤疾病反复发作,这些顽固性皮肤病除了与饮食不健康、空气污染相关外,与滥用药物也相关,特别是伤损阳气的药物。一分阳气,一分健康。如此治疗,即便治愈,机体阳气受损,后患无穷。

逯俭教授

北京医院

逯主任提示:中医讲:受湿邪侵袭,容易出现皮炎、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病,如果出现这些皮肤问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因为不同个体的皮肤问题不同,防治也会不同,如用药不当,可能会加重或诱发其他皮肤问题。

如何通过穴位防治皮肤方面的疾病呢?由于发病原因、体质都不相同,所以方法也是因人而异。逯俭主任在做客《养生堂》的节目当中,详细讲解了通过中医治疗皮肤病患者的一个案例,下面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逯俭主任提醒:夏季是荨麻疹、湿疹的高发时期,平时要注意保持皮肤干燥,不要过度贪凉。生活中应规避风寒,否则,寒气或内攻或外袭,则营卫失调,毛孔闭塞,邪无以出,会导致病情加重。

中医讲究“冬病夏治”,冬天的骨头也需要夏天养。在夏季将骨骼、关节调养好了,等到秋冬来临时,就可免去往年的骨关节疾病发作的痛苦。

因此,夏天养骨,能改善人们尤其是老年人的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骨科疾病。

逯俭主任提示:夏季天气炎热,出汗增加,会引起血液收缩,使血尿酸升高,诱发痛风发作,所以一定要把血尿酸控制好。

中医讲痛风主要由于湿、热、瘀,白酒最好不喝或少喝,少吃油腻的食物。可以吃一些清热利湿的药物,针灸效果也不错。

逯俭教授

北京医院

逯主任提示:夏季是治疗风湿类风湿疾病的好时机!从季节来讲是阳中之阳,那么体内的阳气也是最旺盛的时候,“气得温则行”,人体的经络之气最通畅的时候,腠理疏松,汗窍最开放。

因为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通过中医药,可扶阳祛寒、辅助正气、达到祛除病根的作用。

湿气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之一。对女人而言,湿气所引发的一系列妇科病才是最头疼的。

01

带下病

湿气重会困阻脾胃,造成运化失调,导致女性白带增多,有异味;

02

月经病

这是由于湿气淤阻而造成气血不畅所形成的,此时女性不仅会月经异常,严重还会出现闭经。

03

妊娠病

湿气过重会阻碍女性阳气生发,影响生化机能,使女性出现恶心、呕吐等孕早期症状。

04

产后病

湿气重的女性产后体质会比普通女性虚弱,易发贫血,还会出现产后吐泻、水肿、恶露l淋漓不尽等情况。

曾经有一个女性患者,月经期间有腰酸,四肢不稳,下肢特别凉、怕冷,即使穿上衣服、盖上被子也还是觉得冷,这是肾阳不足的表现。

睡眠也不太好,眠浅易醒,多梦,乱梦环萦,经期只有2天,月经量少,说明血虚,血虚不能养心,造成睡眠障碍的问题。血虚导致血海空虚,肝血不足,造成月经量少,行经天数少。

白带量多,色白有异味,色白一般以寒湿为主,或者脾虚或肾虚,有异味说明以湿热为主,色黄有异味,说明肾虚更严重。

逯俭教授

北京医院

逯主任提示:运用中医针灸的手法,使药效和热效作用于人体激发人体正气补充人体正能量,加速血液循环,增加代谢,将体内湿寒气快速逼出体外,从而可以调理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妇科疾病。

疫情高发期间,为避免交叉感染又可以高效解决患者看病问题,今天专家为大家开通了远程视频沟通病情服务,所有咨询患者均享受以下绿色诊疗服务:

①随时随地咨询专家服务;

②享受与专家一对一诊疗服务;

如果您有脾胃病、失眠、中风、中风、风湿、类风湿等疾病的治疗问题,等方面的疾病问题想要咨询,长按下方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ubans.com/tfbl/92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