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病症。其不但引起血中尿酸升高、关节肿胀、疼痛,肾结石等,而且与现代流行病如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目前中青年罹患该病比例大为增加。我国人群痛风的患病率约为1%-3%。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痛风是由环境因素(尤其是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共同致病、为一个多基因疾病已为广大医疗人员认可。
1.有痛风相关易感基因的人
目前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痛风疾病相关的基因,大体可分为三类。一为尿酸生成增多的基因,二为尿酸排泄相关基因,三为其它基因,如尿酸相关血脂、炎症、脂肪代谢、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基因。有些基因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基因突变频率增加,这可能与体内DNA修复功能下降、长时间暴露于致突变原中有关。
饮食因素对血尿酸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相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中,痛风患者严格控制饮食后血尿酸仅能下降10%~15%,这说明,遗传因素可能是痛风发病的关键原因。
2.饮食有偏嗜的人
原发性痛风的发生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喜好高嘌呤食物的人,如经常进食海鲜、动物内脏、红肉、高脂食物等,更易发生痛风。
人类大约有30%的基因存在多态性,导致不同个体对营养素吸收、代谢与利用上的差异,并最终引起个体对营养素需要量的不同。虽然营养素不能改变动物体的遗传性状,但它可以启动或终止一些基因的表达,起到最终影响蛋白质功能的作用。在不远的将来,营养科医生或保健医生可能会根据个体的基因图谱,特别是基于SNPs开发出个性化食谱,使人们的健康状况通过调整饮食来达到最佳。
3.患有其它引起尿酸生成增多或者排泄减少疾病的人
一些继发性痛风,主要是由于某些疾病导致尿酸生成增多,如骨髓增生性疾病;尿酸排泄减少性疾病,如肾脏疾病。另外长期服用某些抑制肾脏排泄尿酸的药物,也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甚至痛风的发作。
原发性痛风具有遗传异质性,其发病基因表型的复杂性、不同的遗传背景、不同的遗传与环境(饮食习惯)相互作用方式,使得具有原发性痛风易感基因的群体、喜食高嘌呤食物的人更易患病。总的说来,原发性痛风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大,男性高于女性,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欧美白种人高于黄种人。所以高龄、男性、肥胖、一级亲属有痛风病史,这些人群更易患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及痛风。
近期李秋霞博士整理了一些高尿酸血症/痛风相关内容的题目,希望各高尿酸血症/痛风病友可以抽空填写一下,旨在了解各位病友对这个病的了解程度及还存在的问题,后期我们将根据大家反馈回来的情况不定期推出有关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相关知识,感谢大家积极参与,谢谢!只需识别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