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搜药
9月13日,罗兰贝格发布《零售药店行业发展策略指南》,报告称,年,中国药店市场规模达到亿元,未来中国药店市场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预计市场规模至年将达到亿元,年平均增速维持在10%~15%之间的高位。同时,药店连锁率和行业集中度将在政策驱动、资本介入、规模化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下进一步提升。传统零售药店的经营模式也需持续变革,实现以“客户为中心”,在产品、服务及渠道三个维度创新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需要为未来承接“医院端处方药销售存量转移”做好充分准备。
医院价格将逐步靠拢
省级药品招标持续压价和“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医院药品销售价格进一步降低,这将间接影响药店药品价格。为维持一定的价格竞争力,医院相同品类的药品方面,零医院价格靠拢,受医院渠道影响而造成的联动降价在所难免。
在医保药品方面,在发布新版基本医保药品目录之后,人社部会同卫计委制定的《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制定规则指导意见》也将在近期公开发布。在地方层面,重庆、浙江、福建、天津、安徽等地已经开始医保药品支付标准的试点实施,尽管该医院执行,但长期而言,医保定点药店将必然被纳入医保支付标准的执行范围。以天津市为例,其现行的医保支付标准即已适用于包括医保定点药店在内的所有医药机构。因此,未来零售药店的医保药品价格将受到与医院相同的严格管控,医院价格将逐步靠拢。
目前,多数零售药店企业的经营思维是“以毛利为中心”,在采购药品时多以制药企业能够提供的毛利高低作为主要的选择考虑因素。若以此发展,零售药店有可能走上以往百货企业和连锁超市的老路,将自身作为“商业地产性质的零售药店”来经营,久而久之,会使得零售药店的产品品类及服务难以贴近当地市场、患者和消费者,丧失与市场、患者及消费者的紧密联系,最终“沦为”制药企业之间比拼毛利的渠道与抢占货架的战场。
面向未来,零售药店需要实现向“以客户为中心”经营思维的转变,这将体现为:
一、具备对市场、患者和消费者的高度敏感度和洞察力;
二、有效捕获政策走势和医疗服务体系转型背景下患者未被满足和即将发生的需求;
三、根据当下及未来趋势变化,积极布局品类、产品和服务,创新和构建稳固、具备竞争力的“生态体系”和商业模式,并且打造具备强支撑力的内部运营及管理体系;
四、通过这些产品、服务和“生态体系”,为患者和消费者提供明确、高性价比的价值,与患者、消费者保持直接、密切且牢固的关系。
产品创新领域,可重点考虑DTP药房和自有品牌产品
DTP药房是新特药药房,所售药品多为高价药,很多此类药物因招标降价政策而难以进入医院药品采购清单,因此多通过院外渠道销售。随着药企日益重视院外渠道,以及中国用药结构不断向欧美靠拢,新特药品的使用量有望提升,DTP药房未来存在较好的发展机遇。上海医药于年收购众协,正式布局DTP药房业务;国大药房也已在全国范围内拥有45家DTP药房。
对患者而言,DTP药房价值的主要价值是以可靠便利的方式提供高质量的新特药。DTP业务布局既是连锁药店扩充产品提供能力的有效途径,也可以此构建与制药企业更紧密的关系,这也是为未来能有效承接“医院端处方药销售存量转移”所做的核心准备之一。
相比品牌商品,自有品牌产品具备明显的价格和成本优势,毛利水平更高。领先的传统零售企业多把自有品牌业务做为业务重点并进行大量投入。沃尔玛的自有品牌产品销售占比达到40%,全球领先食品零售企业ALDI的自有品牌比例高达90%以上,美国零售药店CVS的自有品牌销售占比达到22%。但在中国的零售药店中,除海王星辰、老百姓等少数几家大型连锁外,大部分企业还未实质性地开展自有品牌业务。自有品牌业务的有效开展要求零售企业具备数项核心能力:品类和产品开发能力、对供应商的品质监管能力以及管理好与品牌厂商之间的冲突。
对患者及消费者而言,自有品牌的价值主要为提供以零售企业品牌托承的高质量、高性价比产品。未来,随着药品降价、运营成本提升导致行业利润压力增大、连锁企业渠道掌控及管理能力提高,零售药店应积极探索开展自有品牌业务。
服务创新领域,可考虑开展诊疗服务
药店诊所成为零售药店拓展服务领域的典型举措,其中,中医类药馆备受白驳风专家在线北京青少年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