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组织,从而引起炎症反应;目前痛风发病率约为1%-3%,呈逐年上升趋势,逐步趋年轻化。那么,痛风的药物治疗应该注意哪些呢?
一、痛风急性期治疗药物1.秋水仙碱
机制:秋水仙碱是从秋水仙球茎里提取的一种生物碱,能够有效的控制痛风患者关节炎部位的白细胞聚集,让白细胞吞噬尿酸的工作变弱,使得患者局部白细胞破坏而造成的炎症反应得到有效抑制,从而达到消炎的目的。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每1-2小时服0.5-1mg,直至关节症状缓解或出现腹泻或呕吐,24小时内不宜超过6mg。用药期间避免摄入西柚汁。
优点:急性期止痛,预防发作作用快
副作用:
①易引起患者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
②抑制痛风患者骨髓的造血功能,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
③长期服用会引起患者肝脏和肾脏的损害,造成肝功能异常和蛋白尿的现象;
④部分患者会脱发、皮肤过敏、皮疹、发热、休克等症状。
注意事项:1.选用秋水仙碱来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就不要同时服用别嘌醇,否则会加重痛风症状。2.在24小时内,秋水仙碱的用量不能超过6毫克。
禁忌:严重胃肠道疾病、骨髓增生低下、肾和肝功能不全者禁用。由于本药可致胎儿畸形,所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2.非甾体抗炎药(NSAID)
机制:NSAIDS是通过仰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解热、镇痛、消炎的作用。通过仰制白细胞的聚集,减少缓激肽的形成。因其不受时间限制,副作用比秋水仙碱轻,药源比较充足,所以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选择。
如吲哚美辛缓释片初始剂量为一次mg,一日1次;以后一次75mg,一日2次,疼痛控制后迅速减量至停药。为减轻胃肠道的不适,可首选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首次给药mg,然后一次mg,一日2次。
优点:药性温和,急性期止痛,药源足
常见药品:吲哚美辛(消炎痛)、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扶他林)、布洛芬(芬必得)、吡罗昔康片、萘普生、塞来昔布胶囊(西乐葆)、依托考昔(安康信)、阿司匹林等。
副作用:
①胃肠道:可出现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饱胀、嗳气、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中,大约有10%~25%的病人发生消化性溃疡,其中有小于1%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或穿孔。
②肝脏:在治疗剂量下,能导致10%的患者出现肝脏轻度受损的生化异常。
③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弱视、嗜睡、失眠、感觉异常、麻木等。有些症状不常见,如多动、兴奋、幻觉、震颤等。
④泌尿系统:可引起尿蛋白,尿中可出现红、白细胞等,严重者可引起间质性肾炎。在一项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中,长期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肾脏疾病发生的风险率是普通人群的2.1倍。
⑤血液系统:部分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省障碍性盆血、凝集血障碍等。
⑥心血管系统:有研究发现,非甾体类抗炎药能明显干扰血压,使平均动脉压上升。另有报道,服用罗非昔布18个月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相对危险性增加了。
⑦过敏:特异体质者可和促销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过敏反应。
⑧妊娠期:非甾体类抗炎药被认为是诱发妊振期急性脂肪肝的潜在因素;孕妇服用阿司匹林可到导致产前、产后喝分娩时出血;吲哚美辛可能引起某些胎儿短肢畸形、阴经发育不良。
注意事项:一般先选用一种NSAID,应用数日至1周无明显疗效时加足量,如仍无效则换用另一种制剂,避免同时服用2种或2种以上NSAIDs。老年人可选用半衰期短或较小剂量的NSAID;心血管高危人群应慎用,建议选用对乙酰氨基酚;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注意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的定期监测。
3.糖皮质激素
机制:糖皮质激素是最强的抗炎药,在痛风患者的炎症初期,糖皮质激素可以很好地抑制患者毛细血管的扩张,降低渗出以及水肿,同时抑制白血细胞的浸润以及吞噬,消除患者的炎症和减轻疼痛。到了痛风后期,糖皮质激素能够通过抑制毛细血管与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减慢肉芽组织的生成,减轻疤痕和黏连等炎症后遗症。糖皮质激素是有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为皮质醇,具体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抑制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和器官的攻击是可以缓解痛风的症状,但一味的抑制,会导致整个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如泼尼松片30-50mg,一日1次或分两次使用,直至急性发作症状开始缓解,疗程一般7-10日逐渐减量。对于多次发作的患者疗程至少10-14日逐渐减量。
常见药品:泼尼松、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
副作用:
①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症。满月脸、水牛背、高血压、多毛、糖尿、皮肤变薄等。
②诱发或加重感染。主要原因为激素降低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
③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④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⑤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缓慢。
⑥诱发精神病和癫痫。
⑦仰制儿童生长发育。
⑧负氮平衡,食欲增加,低血钙,高血糖倾向,效果性溃烂。
⑨股骨头坏死。
注意事项: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突然停药会出现反跳,即患者对激素产生了依赖性,由于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而使痛风关节炎复发或恶化,因此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时,该类药仅短期应用或尽量不用。
禁忌:有活动性消化溃疡、骨折、创伤修复期、青光眼、角膜溃疡、严重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孕妇、结核病、真菌感染或其他不能控制的急性细菌或病毒感染者应慎用。
二、抑制尿酸生成1.别嘌醇
机制: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生成,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痛风反复发作或慢性痛风者等。
一般从小剂量起始,初始剂量一次50mg,一日1-2次,一周可递增50-mg,最大日剂量为mg。
副作用:
①皮疹(常为斑丘疹)并非一般的疹子,是一种超敏反应,有致死可能的剥脱性皮炎;
②腹泻、恶心、呕吐、胃痛或阵发性腹痛;
③手脚麻木感、刺痛或疼痛、乏力等末梢神经炎症状;
④全身过敏性血管炎,能导致不可逆转的肝脏中毒;
⑤伴随着全身性过敏反应可发生中毒性肝炎,甚至发展为严重的肝细胞坏死;
⑥可出现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有报告发生白内障者;
⑦长期服用,容易引起黄嘌呤肾石症,造成痛风患者肾功能不全。
注意事项:1.中国人因为基因原因,发生这种严重不良反应的概率更高;2.在服用别嘌醇前监测HLA-B基因,若该基因为阳性,则不能用别嘌醇;3.老年人、过敏体质者、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或不用此药;4.别嘌醇没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如果痛风发作时就开始用别嘌醇,反而容易加重或诱发发作。5.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若合并其他用药时要咨询医生。
禁忌: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对本药过敏、严重肝功能不全和明显血细胞低下者禁用。
目前提供检测HLA-B医院有:医院、医院、医院、医院
2.非布司他
机制:非布司他主要成份为非布佐司他,是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适用于具有痛风症状的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不能用于治疗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轻或中度肾功能损伤患者服用本品时不必调整剂量。肾功能欠佳的患者可选择此药。
一般一次40mg,一日1次,若用药两周后血尿酸水平高于umol/L,剂量可增至一次80mg。
副作用:
①胃肠道不适,腹痛,呕吐,消化性溃疡,食欲减退,胸痛/不适,疲劳;
②情绪异常(包括攻击性倾向的精神病行为),嗜睡,感觉迟钝,人格变化;
③流行性感冒症状,呼吸困难,鼻出血或鼻发干,咳嗽;
④肝功能衰竭、黄疸、肝功能异常;
⑤超敏反应,全身性皮疹,脱发,血管性水肿。
注意事项:开始应用非布司他治疗后,可观察到痛风发作增加。这是由于变化的血清尿酸水平减少导致沉积的尿酸盐活动引起的。
禁忌:正在服用硫唑嘌呤、巯嘌呤或胆茶碱的患者禁用。
三、促进尿酸排泄1.苯溴马隆
机制: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降低血中尿酸浓度,用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非发作期痛风性关节炎,目前为促进尿酸排泄首选药物。
一般一次50-mg,一日1次,早餐后服用。
副作用:
①肠胃不适感,如恶心,呕吐,胃内饱胀感和腹泻等现象;
②极少呈现荨麻疹(风疹)、反常性的部分皮肤湿疹(皮疹);
③个别环境下呈现眼结膜发炎(结膜炎);
④短时候的阳痿,头疼和尿意频增感;
⑤加重肝病(严重细胞溶解性肝损),极罕见,极严重,一旦发生,肝脏就可能没用了;
⑥瘙痒感,颜面发红,红斑,光过敏症,浮肿,心窝部不适感等。
注意事项:1.痛风患者在服用苯溴马隆的同时,在大量饮水的基础上,还要加服碳酸氢钠,以维持身体中尿液的酸碱度,保证尿酸的顺利排泄。2.苯溴马隆不适合同依他尼酸、吡嗪酰胺类、水杨酸类以及噻嗪类的利尿药一起使用。
禁忌:肾脏遭受到严重伤害的痛风患者、粒细胞减少者以及孕妇禁用。
2.丙磺舒
机制:主要用于慢性痛风,服用丙磺舒可以有效阻止痛风患者身体内的尿酸结晶在近曲肾小管的主动再吸收,通过促进体内尿酸结晶的排泄降低痛风患者血尿酸的浓度。能够有效延缓或者预防痛风结节的形成,不仅减少痛风对关节的损伤,还能有效溶解已经形成的痛风结节。丙磺舒没有抗炎、镇痛的功效,主要用于痛风发作期间以及慢性期的高尿酸血症,适用于血尿酸增高、肾功能尚好、每日尿酸排出不多的患者。
一般初始一次0.25g,一日2次,1周后可增至一次0.5g,一日2次。与别嘌醇合用可加速别嘌醇的排出;用药时大量饮水,并碱化尿液,防止尿酸盐在泌尿道沉积形成尿结石。
副作用:
①较大剂量时约2%的患者出现胃肠道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腹部不适、食欲减退等,有消化道溃疡病史者慎用;
②可见药物热及皮疹等;
③应用过量则出现中枢神经兴奋症状,甚至引起抽搐;
④中毒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⑤治疗初期可使痛风发作加重,是由于尿酸盐从关节移出所致。
注意事项:丙磺舒不适合与保泰松、氢氯噻嗪、依他尼酸、吲哚美辛还有口服降糖药一起服用。
禁忌:对本药及磺胺类药过敏者,肾功能不全者,急性尿酸性肾病者,伴有肿瘤的高尿酸血症或使用细胞毒的抗癌药、放射治疗的患者禁用。孕妇、哺乳妇女、2岁以下儿童禁用。
3.其他药物
尿酸酶为异性蛋白,通过催化尿酸氧化为尿囊素,使血液中尿酸含量降低,消除尿酸在机体内的潴留,用于尿结石、结石性痛风、白血病及肾衰竭所致的高尿酸血症及不能口服尿酸生成抑制药者。碳酸氢钠用于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用药期间监测尿PH值,一般将尿PH值维持在6.2-6.9之间。碳酸氢钠片不适合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和高血压患者,因为钠负荷过重会加重病情。氯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具有降低尿酸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患者伴血尿酸增高者。非诺贝特在降低甘油三酯的同时具有降低尿酸水的作用,可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伴高尿酸血症者。
小结痛风治疗应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应及早、足量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主要通常用于不能耐受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以及肾功能不全的人群。一般急性症状缓解2周后开始降尿酸治疗,也可在急性期抗炎治疗的基础上立即开始降尿酸治疗,维持血尿酸在目标范围内。为避免血尿酸波动,已服用降尿酸药物者急性发作时一般不需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J],.
[2]DincerHE,DincerAP,LevinsonDJ.Asymptomatichyperuricemia:totreatornottotreat.CleveClinicJMed,2.
[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中国痛风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