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能不能治愈”,这是所有痛风患者都关心的一个问题——痛风不犯的时候根本不是什么事儿,痛起来却真要命,还反反复复治不好,简直让人绝望——而对疾病的绝望特别容易让人放弃治疗。
痛风的危害
患者一定要重视痛风的危害性,痛风常合并肥胖、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患等。上述几种疾病与高尿酸血症相关性极强,但将所有这些因素完美的统一起来是困难的,高尿酸血症可能不是这些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与多因素有关。
痛风与糖尿病两者有许多共同的影响因素,如年龄、肥胖等。在高尿酸血症的形成中,肾脏的因素常具有重要意义。几乎所有高尿酸血症的糖尿病患者都具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特点和肾的尿酸排泄功能受损。
痛风的危害之心血管损害:痛风患者的心脏血管容易发生动脉硬化的情形,导致血液无法充分送达心脏,血液循环机能不良,引起狭心症或心肌梗塞的机率就特别高,尤其是原本就患有高脂血症的痛风患者更是容易发生心脏疾病
出现高血脂:痛风患者还会出现高血脂现象,因为体内蓄积过多的脂肪容易使动脉硬化而引起高血压,且由于痛风患者日常饮食上偏向摄取高脂、高热量食物,因此体内的中性脂肪含量都相当高,胆固醇值通常也都超过正常标准,是高脂血症的好发族群之一。
引起糖尿病:痛风患者会出现血糖增高,严重的还会是糖尿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不作商用。
痛风是怎么找上门的?
当然,想治愈痛风,先要搞清楚病因。痛风的病因是比较清楚的,即高尿酸血症。
每个痛风的病友,发作前一定经历过不被察觉,或虽察觉却未被重视的高尿酸血症期。正常人血尿酸的饱和度约为μmol/L左右,当血尿酸浓度超过饱和度,就会析出尿酸盐结晶,沉积到关节、骨头处。
每次有什么原因,比如大酒大肉引起血尿酸水平再升高,就会有新结晶沉积;或爆发式的剧烈运动、不正确的服用别嘌醇等降尿酸药物,引起尿酸水平骤降,已经沉积的结晶就会溶解。
不管是晶体新沉积、还是溶解,都会引起已经沉积的尿酸盐结晶不稳定,趋化释放炎症因子,导致痛风发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不作商用
痛风能治愈,也不能治愈
痛风能治愈的理由
痛风的“病根”是高尿酸血症,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把血尿酸水平长期控制在目标值(或μmol/L,据病情决定)以下,就能逐渐把关节腔内的尿酸盐结晶溶解。
当尿酸盐晶体溶解干净后,如果血尿酸水平能持续达标,不产生新的结晶,痛风发作频率会降低甚至不再发作,此时痛风就算被治愈了。
从这个角度出发,痛风是可以治愈的。痛风也是风湿免疫科疾病里,为数不多可以治“断根”的疾病。
痛风不能治愈的理由
很多人认为痛风是不可治愈的。原因如下:
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没有人愿意过苦行僧的生活,不能坚持规范化达标治疗,所以免不了偶尔放纵一下,大酒大肉后,痛风就容易悄然再袭。
长期维持血尿酸达标,能使痛风发作频率降低甚至不再发作,但维持血尿酸持续达标的方式方法不一:有部分人可能最后能停药,通过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使尿酸持续达标;而相当一部分人则不能停药,需要终身药物降尿酸治疗。
很多人不重视早期治疗长期滥用止痛药、糖皮质激素过度控制饮食结果导致痛风反复发作,出现持续性关节炎、痛风石,甚至导致肾结石、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等严重的不可逆的并发症。
△图片来源于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不作商用。
对“治愈”的不同理解
很多病友希望的治愈是这样的:吃了某种“药物”后,尿酸不再高、痛风不再发作,从此一劳永逸;并且这种“药物”最好还是天然、无副作用的。
医生和痛风病友一样,都有这样的希冀,但事实往往没那么美好:
血尿酸长期达标,能使痛风少发作甚至不再发作,但这是场马拉松,贵在长期坚持,不可能一蹴而就。
△图片来源于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不作商用。
关键非“治愈”两字,而要记住四点
①关于痛风能不能治愈,各有说辞,两种理解其实都并没有错。把痛风的发病机制和诊治知识搞清楚才是关键:没有高尿酸血症就没有痛风,这是没有争议的。
②一旦发现血尿酸升高,应该立即开始控制尿酸,或是生活方式干预或是药物治疗,一定要把尿酸控制好。
③以前医疗水平不发达,出现关节破坏或者内脏损害,那是医疗条件有限的悲剧——历史局限性可以被原谅。现在医疗条件好了,治疗痛风控制尿酸也有很好的药物了,还死劲“吃苦耐劳”不及时就诊治疗,那就是不把自己的身体当一回事了。
④纠结于痛风能不能治愈其实没太大意义。明确的是,尿酸一定要持续达标。尿酸一旦持续达标,痛风性关节炎会发作得越来越少,慢慢地就不再发作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不作商用
▼了解痛风的发病机理、过程和治疗方面的知识。了解自己的综合治疗方案、措施、目标和预后。预防、监测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和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放松心情,将心理调节纳入日常生活。坚持规范化治疗,就能避免高血尿酸带来的危害和并发症。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遵循多食低嘌呤食物,偶尔中嘌呤食物,避免高嘌呤食物的饮食原则。
▼在调整降尿酸药物过程中,每2-5周测定一次尿酸,尿酸测定是调整药物剂量的依据,也有利于判断患者对治疗药物的依从性。定期复查规定项目,密切